短短的10年时间,中国的商业性房贷增长了百倍,已经从1998年的400多亿元,飙升到今年6月末的4.3万亿元。据机构估算,信贷资金在房地产开发资金中的比重已超过半数。
不少专家担心这个以银行资金为主的房地产开发体系,是否能够承受房价未来可能波动的冲击。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许多银行人士对房贷业务的质量比较满意,认为现有的手段足以控制房贷业务的信用风险。还有许多人乐观地估计,依照目前的房价走势,抵押物的不断升值足以保证房贷的安全。
房地产贷款已成银行重要资产之一
最近几年,国内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一线城市房价一路高歌,而背后的推手则是银行的信贷资金,包括为房地产公司提供的开发贷款,以及为个人购房提供的按揭贷款。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国内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4.3万亿元(不含公积金贷款),同比增长24.5%。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25.6%。而且,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占本币贷款已从2004年的13%上升到今年6月末的17%。
中投证券新近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依据估算,银行的信贷资金在房地产开发资金中的比重已超过半数,达53%以上。2007年6月底,银行贷款在房地产开发资金中的占比达22.1%,企业自筹资金占比达33.9%,定金和预收款占比达25.2%。但是,房地产开发资金中的企业自筹资金主要来自商品房销售收入,而这些商品房销售收入大部分来自银行信贷,也就是说,自筹资金的70%来自银行贷款;同样,定金和预收款中的30%也来自银行信贷。
中投证券报告的结论是,房地产贷款已经成为银行的重要资产之一,其对银行业的盈利和风险状况将产生深刻影响。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融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而且,部分区域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涨幅过高,存在一定市场风险。
对于房贷风险出现截然不同的判断
不可否认,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的快速增长,为房地产业发展,为满足居民购房需求,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但也使房地产业陷入严重依赖信贷的尴尬局面。有专家质疑,在国内资产价格已有泡沫化倾向、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下,这种依赖银行信贷资金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能否持续?如果房价出现较大波动,风险是否会蔓延到金融领域?
对于房贷可能的风险,不同人士基于对房价的不同判断,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中投证券研究部总经理李志坤是上述中投研究报告的执笔者,他表示,美国的次贷危机主要在于利率重置,美国持续加息导致购房人支付能力出现困难。而我国房地产市场也有利率重置和房价波动的风险。一方面,现在我国也有利率上涨的趋势,中投证券的观点是10月底还会加息;另外一个风险在于房价,一旦房价下跌,银行抵押物的价值也会严重缩水,银行的市场风险也会增大。但是,对于这两方面的风险,李志坤还是比较乐观的,他认为,目前利率不可能大幅持续上涨,而因流动性过剩和本币升值的趋势,短期内房价波动的风险也不大。
“美国次贷危机主要是因为这两年美国的房贷门槛放得太低,没有对客户资信进行严格审查,而且他们还开发出许多零首付、可选择转换低利率的房贷产品。”某国有银行北京分行房贷部的人士表示,正是因为信贷审查不严,美国进入加息周期,许多低端客户支付能力出现问题,从而引起了连锁反应。相比之下,我国银行在信贷方面的审查要严格得多。但他也表示,他们行的个人房贷上半年增长放缓,一方面由于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因为房价、利率的上涨,提高了买房成本,影响了购房人的支付能力,导致有效购房需求下降。
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的人士也表示,他们行的住房贷款风险不大。一方面,因为他们对购房人的资信审查严格,另一方面,他们也对房价走势比较乐观。而且,他们行房贷的首付比例也针对不同客户差别化要求,对于总价高的房子首付比例相应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