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财政部将发行2000亿10年期特别国债 市场再拉紧缩警笛 通知全文 -中国拟推船舶生产许可制 淘汰落后产能 汽车产能过剩警钟敲响 -2010年全民可享基本卫生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方向:药品零差价配送 -中秋国庆两节临近 中国再发稳定物价信号 借节日涨价抢购将严惩 -教育系统年均收入2.09万 超全国平均水平 逾30万教师学历不合格 -煤矿环境破坏严重 专家呼吁建生态补偿机制 环境污染正逼近农村 -中国城市排行榜:北京最美丽香港最安全 京津冀联合打造城市群 -中国与美欧会谈食品安全问题 料有突破 中国制造玩具获"平反" -个人住房贷款和外汇贷款增长迅速 近3000亿美元热钱正弃股炒房 -1600万亩退耕还林计划暂停 追加投资2100亿
上海8月新增贷款90%是房贷 央行提示借款人风险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8月71.3亿元的房贷新增量,超过今年前6个月新增量总和 CFP资料

8月,上海大小银行似乎都仅仅在忙同一件事———房贷。央行上海总部昨天发布8月货币信贷运行报告称,当月上海中资商业银行个人房贷猛增71.3亿元,创2005年以来单月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当月新增个人消费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量的99%,而房贷占到了90%之多!也就是说,在8月银行新发的每1元贷款中,就有9毛钱用来买房子。

个人房贷已连增10个月

“上海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央行上海总部昨天在报告中表示,个人住房贷款出现了较快增长,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活跃的影响”。

自今年6月以来,上海房贷和楼市一起步入了井喷期。继6月和7月分别大增45.5亿元和58.7亿元之后,8月上海中资行房贷继续猛增71.3亿元,比上月多增12.6亿元,创2005年以来单月增量新高,其中新建房贷款增加46.2亿元;二手房贷款增加25.1亿元。

至此,自去年11月份以来,沪上个人房贷已连续增长了10个月。而8月71.3亿元的增量,超过了今年前6个月增量的总和,创32个月新高。

央行提示借款人风险

由于新增个人房贷占新增贷款总额比例高达90%,上海银行业的风险积聚度几乎达到了从未企及的高度。

“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和利率走势变化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影响。”央行上海总部昨天在报告中强调。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银行业贷款结构在近几年的确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从主要贷款给企业逐步转向个人消费贷款,上海的这一情况尤其明显,但这也基本符合发达国家贷款结构的规律。

张军指出,今年4次密集加息过后,部分投资客的现金流事实上已出现了周转困难,导致上海部分银行目前房贷坏账上升很快,银行成了事实上的“房主”。但他指出,房贷由于审核手续简单以及有房子作“担保”等优势,在银行眼中仍然是“奇货可居”,至少在短期内仍然将是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

“业务量如此集中在某一个行业肯定是不健康的,风险很大,但90%应该是短期现象,这一比例应会逐步下降。”张军指出。

外资行前8月吸储34亿元

伴随着8月股市的火爆,储蓄搬家现象也在延续。当月,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仅微增0.4亿元,同比少增98.2亿元,其中定期存款更是减少了101.7亿元,同比多减169.6亿元。

外资行的吸储步伐并未因储蓄搬家而放缓。8月,外资银行新增人民币储蓄存款3.9亿元,较上月多增1.2亿元。从前8月来看,外资行储蓄增加34.1亿元,其中99.3%为在沪转制法人外资银行上海分行的新增存款。

另外,前8月全市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2018.4亿元,已经超出了去年全年贷款增量。

 

来源: 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个人房贷首付比或将提高 部分商业银行区域先行
上市银行抢食房贷“蛋糕”
频频加息压力大 “房贷族”怎样提前还贷才划算
[投资技巧]赚钱的基金该不该卖掉 提前还贷 房贷险如何处理
房贷省钱攻略:公积金贷款最多省19万(表)
深圳银行业普遍提高房贷门槛
解读:央行加息对股市、“房贷族”影响如何
美“次贷危机”警示房贷风险 购房者应量力而行
图片新闻:
上半年中国新船订单量首超韩国居第一 造船量占世界市场近20%
“让教育真正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 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