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藏戏舞蹈的风格与特点
藏戏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唱腔悦耳、舞姿优美、人物生动、面具别致、服装古朴、鼓点多变、技巧高超,因此,它在广大藏区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藏戏有它独特的演出及表演形式,一个完整的剧目可以演一天甚至几天,观众围着圆卷席地而坐,边吃边唱边看戏,演出的程序一般分为三大段。
第一大段:开场戏叫“温巴顿”。它在剧中起到介绍演员招引观众,讲解正戏剧情的作用,为正戏演出作准备。这里边由三种人物,内容大致也分三个部分:一是“温巴”(猎人与渔夫)清扫场地,出场七人,按传统说法代表藏戏创建人汤东杰布当初组织上山打猎人,河畔渔夫营造铁索桥并未募捐而编演节目。二是“甲鲁”(借用家中丈夫的名字,是藏戏领班)祈神驱邪,饰甲鲁者尚有仪表端庄,嗓门洪亮,熟悉全剧,并能韵白,平素人品好,受众人尊敬的二人来担任这个角色。三是“拉姆”(仙女)歌舞庆祝出场七人,代表汤东杰布为造桥募捐找来演出的七姐妹,唱腔所表达的多为赞颂礼拜西藏山水风光、佛法圣教和汤东杰布的词。藏戏舞蹈中的精华就在开场戏“温巴顿”中。“温巴顿”可以单独拉出来表演。
第二大段:“雄”正戏,开始由温巴布用快板式的念诵,介绍剧情和演员扮的角色,然后正式演出正戏。
第三大段:“扎西”即吉祥之意。是演出结束前的尾声,它和剧情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以祝福迎祥仪式接受观众的献哈达和募捐。
藏戏舞蹈不同于一般的藏族民间舞蹈,它是舞蹈化的表演程式和高度规范化的舞蹈动作和根据剧情的王、臣、民等正面、反面人物需要来设计动作。有优美柔软的慢布“台叉布”。有欢快敏捷的快步。有刚健有利的中布“赤叉布”。有朴实无华的正面人物动作,有狡猾狠毒的反面人物动作,所以从藏戏舞蹈表演者的手势、舞步、舞姿上就能清楚的辨清剧中人物的正面、反面的特征。也可以从剧中人物所戴面具来分辨。也有从劳动生活中直接提炼出来的,表现狩猎的张弓射箭动作,表现劳动的捻毛线动作,表现渡船过河的划船动作等等。据民间传说:有一次西藏的一个国王到内地觐见皇帝,皇帝见藏王就问:藏族人怎么过生活?藏王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作了两个动作,一个是“温巴”德拉弓射箭的动作,另一个是“阿吉拉姆”的捻毛线动作。皇帝看后自言自语地讲:“狩猎和织布”。这些动作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夸张的艺术虚拟,给人们和谐优美的艺术感受。
藏戏舞蹈与藏族其它民间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藏戏舞蹈来自于藏族民间舞蹈。但藏戏舞蹈不象藏族其它民间舞蹈那样随意性强,人人会跳,而且藏族多数民间舞蹈是自娱性舞蹈,而藏戏舞蹈是与娱人性舞蹈,因此它是高度规范和程式的舞蹈,动作表达一定的内容。所以它们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藏戏舞蹈与藏族民间舞蹈热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表演形式、舞蹈动作、风格特点、基本技巧等。西藏民间还有“拉萨的阿吉拉姆,康巴的热巴”之说。热巴有舞蹈、道白、短句。藏戏也有舞蹈、道白、剧情,所以藏戏是从热巴中发展起来的。
藏戏分为蓝面具和白面具。除了面具颜色之分外主要在舞蹈风格上有较大区别。白面具藏戏舞蹈动作欢快热烈,非常适合在庆典场合表演。而蓝面具藏戏舞蹈动作威武稳健,适合于在庄重的场合表演。在蓝面具藏戏舞蹈中又有不同风格的舞蹈如:“觉木隆藏戏队”的舞蹈风格不同于其它蓝面具藏戏队的舞蹈风格,它的动作轻快大方,而且速度比其它蓝面具藏戏舞蹈要快。但比白面具藏戏舞蹈慢,速度掌握得非常好。深受拉萨群众的喜爱,在每年藏历七月底至8月初在拉萨举行的藏戏汇演“雪顿节”时,最后一天闭幕式演出由“觉木隆”藏戏队演出。
藏戏中的舞蹈主要在藏戏开头的“温巴顿”和结尾的“扎西”时表演,这两段主要以舞蹈为主。中间的“雄”主要以剧情为主,舞蹈相对较少。说白时可边说边舞,唱腔时舞蹈可无可有,根据剧情而定,对话时无舞蹈可做手势。另外在“迥巴”藏戏队到拉萨参加“雪顿节”时,在戏中穿插表演当时民间舞蹈“堆谐”,深受拉萨群众和上层人士的喜爱。20世纪50年代由觉木隆藏戏队的著名戏师扎西顿珠在戏中根据剧情加进了尼泊尔民间舞蹈,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表演藏戏时,剧中人物大多戴面具表演,其面具丰富多彩、五颜六色、可谓是面具舞蹈。藏戏不同角色所戴面具也不同,从剧中人物所带面具颜色可以分辨出人物的性格。已故的著名藏学家洛桑多吉所著的《式论藏戏脸谱—“巴”》中这样写到:“扎西协巴”之面具。头发由白色山羊皮制成,表示老年人长寿无恙,青壮年无过、广识、富足等。
面具呈白色,此表纯洁,温和,善良,慈悲,毫无害人之心。
黄色面具。表示容光焕发,共德广大,种性优越,情进及至,知识渊博,具足利益众生之心等。
红色面具。象征权利,表示问韬武略智勇双全,内务外事指挥自如。
绿色面具。表示工业彪炳。根郭朱巴云:“诸佛功德集予一身,此即林中度母。”
阴阳脸面具。《歌舞论》中说:“善恶明冥与左右。”表示不可靠,两面派等。
黑色面具。表示怒相《歌舞论》云:“怒相为慈悲说雅所不显”。白色象征善业,而黑色象征不善业。
紫红色面具。表凶相,《歌舞论》云:“凶怒残暴,令人生畏。”内心残忍,傲慢妒忌。
深蓝色面具。勇士相,《歌舞论》云:“英勇无畏一壮士,慈悲温和分毫无”。
早期的传统藏戏没有女演员,全部由男性表演,女角色男扮女装。后来觉木隆藏戏队发展出了女演员。民主改革前藏戏的主要演出场所在罗布林卡院内的露天舞台,而罗布林卡是历代大喇嘛的夏宫,因此,罗布林的露天舞台上禁止女性演员登台表演,故而藏戏演员全部是男性。
藏戏的演出又它特定的时间和严格的程序:每年藏历六月底至七月初,各地著名的藏剧团集中到拉萨参加“雪顿节”,到了拉萨所有剧团首先到哲蚌寺和布达拉宫,举行“谐配”(即开场戏)相当于现在的开幕式,然后每个剧团根据规定的时间在罗布林卡露天舞台演出一至两天,最后有古老的扎西雪巴藏戏团在罗布林卡露天舞台上举行“扎西丹增”即标志雪顿节的中心活动圆满结束,尔后各剧团到各地区必须参加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宗教活动“色姆庆姆”的庆典活动。雪顿节时观赏藏戏表演的观众主要有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及拉萨等地的群众。
藏戏演出在规定的时间外不得随意演出,但每逢过年过节和结婚典礼时可以表演藏戏清唱。
(作者丹增次仁:本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主编。 西藏艺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