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人民代表之声:财政预算明细要不要公开?
中新社记者
中国财政部日前将2010年财政预算报告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连日来,代表们盯紧政府的“钱袋子”,认真审议预算报告草案。
12日,中新社记者走访了近30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讲述对本年度财政预算报告的看法。对于这份长80页,配有5大本说明书的财政预算报告,人大代表们各有己见。
民进中央常委张雨东说,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所有费用都应该公开,因为这都是纳税人的钱;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夏绩恩说,人大代表应该质询决算与预算不符合的部分,预算不仅应该公开、透明、科学,还应进行绩效评估。
国家账本 能不能看懂?
——“能看懂,进步多了”。辽宁省财政厅厅长邴志刚说,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比过去进步多了,支出一项一项讲得很细,而且图文并茂,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比较容易看懂。
——“做不到深层次审查”。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侯一平说,如果努力研究,带着问题去看,还是能看懂部分。不过,要深层次审查还是做不到。
——“多数看不懂”。夏绩恩代表说,我本来就负责医院的财会,所以预算报告较易看懂。但据我了解,很多代表都不太能看懂。大家在讨论“两院”报告时还都能说上几句,但在预算报告讨论时普遍发言很少。
——“肯定没好好看”。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何晓卫说,没有听到本组代表说看不懂。5大本说明书,如果看不懂,那肯定是没好好看。
——“时间太仓促”。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勇说,老实讲,预算报告没怎么看,因为时间太仓促,没时间研究。
——“钱到底花哪去了”。原辽宁省鞍山市卫生局局长巴福荣说,我不是搞财会的,看不懂其中给的这个钱到底是不是这个数,比如我们医疗卫生的预算数字很大,可是钱到底花在哪儿?
预算明细 要不要公开?
——“‘三公’应明示”。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行长周振海说,预算报告中的有些数据需要细化。比如说广大群众所关心的“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公务接待费”这“三公”支出,就应该单列明示。老百姓有权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都花了多少?
——“只是国家层面没有意义”。 侯一平代表说,只是国家层面公开没有意义。必须要省、市级的“三公”费用都公开才行。
——“哪能都公开”。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李福升说,预算哪能都公开。要根据国家方针,做到心中有数。他认为现有预算报告在公开度的把握上还是做得很好的。
——“人力投入会增加”。河北省承德县下板城镇朝梁子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华说,对于国家这么大的一个“盘子”来说,很多事情是宏观的。如果要求太细,会增加人力、财力的消耗。
双向改变 或另寻渠道?
——“报告应更通俗”。重庆律师韩德云说,专业内容不一定非得深奥地来表述。政府预算报告应更通俗,降低人大代表的阅读门槛,帮助代表们行使监督权。
——“没法深入浅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说,很多代表都说看不懂,但预算报告确实存在专业性要求,没法写得特别深入浅出。
——“代表应更专业”。夏绩恩代表说,我认为应该加强对人大代表的财政培训,以提高其履职能力。当然,代表也应自学相关知识。
——“隔行如隔山”。杨秀华代表说,人人参与、人人监督是好事,但隔行如隔山,人大代表只能提建议,还是得由相关的职能部门去管。
——“选专职代表”。史宁中代表说,建议从中国每800万人中选出一位专职人大代表,对国家的发展规划进行专门研究。这些人最好来自地方省份,他们平时就能对很多问题进行了解和监督,而不是“两会”期间才拿到报告。
——“成立预算委”。史宁中说,也可以成立预算委员会,最少20人,负责与全国人大代表们进行联系。其成员得是财税领域的专家,但不能是花钱的人。这样既能体现专业性,又能撇开利益关系。
(中新社记者周锐、侯宇、张子扬、林国瑞、吴歆、张蔚然、郑莹莹、刘贤、张朔、翁阳参与了这次调查式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