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是不是那时候《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属于那个时期的。
方念华:就是类似的节目,它会连接你的人生经历的上半部中国大陆的生活经验跟记忆,也会把这个记忆连到几百年或几千年的历史,它很喜欢拍很多古迹,这些古迹现在的存在保护跟它之后的意义。
李小萌:那个时期观众也是需要有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怀旧的感觉。
方念华:我觉得就电视新闻来讲,它最讨好的或者最取胜的是新天新地,因为隔了这么久,你从来没有看过,那个时候台湾刚刚开放老兵探亲,能够来的还是那些老兵,很多人是没有来的,但是你让大家看到了,这个社会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我觉得第二个阶段是两岸之间大量的通商经济的往来,这个社会里面因为通商的往来,因为互动的需要,因为很多人来了,她不是探亲,她是来看看他的先生,看看他来大陆读大学的孩子或者什么,所以他有很多会提供资讯,这个资讯有很强的交易色彩在里面,就是说你到中国大陆,你要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有很多提醒,你要小心什么。我觉得台湾看待大陆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就是人,人在跟中国大陆各种各样的人在接触,我们有来这边念书的学生,学生有大学生,自己选择的,有跟着爸爸妈妈来念台商小学的小朋友,他们还有更多小朋友是念一般小学。我有以前工作的电视台的摄影记者,他的太太是我新闻系的学妹,他们夫妇两个人到丽江之后,他说最吸引他们就是他们看了一栋民房,价格是他们付得起的,他们开门之后就会看到有白雪覆盖的山头,就为了这个感动,跟我同样的年龄,后来就搬到丽江,他们的小孩就读一般的,就是丽江那边的小学了,你听上去很极端的例子,可是他越来越不极端,他就是小孩读一般的学校,这种经验是越来越复杂,复杂的经验里面,你现在的节目要怎么做,你要怎么处理,你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么多不同的经验跟类型,所以你不能类型化,你只能够尽量去寻找中国大陆的,回到我们刚刚谈的,很多人他的这些人是怎么样去想事情的,怎么样去看待自己,看待外面,包括他怎么样看待台湾。
李小萌:能听得出来你还是很有信心,对这一套片子,但是不管在哪儿做新闻都要面临一个竞争,面临一个收视的压力,在一个新闻台播这种篇幅又长,节奏又相对舒缓的节目,对这个收视的未来,你的信心是不是也很强?
方念华:我觉得它其实是一个挑战,我举一个例子来说,就是今年刚好又是美国选举,我从2000到2004年,10月份又要做美国大选,就像我们做美选,其实每年都有点像灌溉,有很多事情,我不晓得这边在做奥运是不是也是这个感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知道最后这个新闻事件会到一个高峰,但是你前面你必须提供观众一个足够的时间,就像蓄水池一样,你必须要慢慢慢慢把水注入,你跟观众之间对于这个题材的接触或者互动,你要慢慢慢慢去培养你的观众,让你的观众进入,我先回过头来讲这个节目,我觉得我们也是还在一个初级的进程,我们希望两岸关系有更多理性跟良性的互动,当两岸关系的互动越来越密切,而这样的交流越来越不可分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会去面对两岸社会的差异的时候,这个节目到时候他们会发现,提供给他们一个不错的心理准备跟资讯。
李小萌:如果是做大选的节目,这个大选是有一个时间摆在这儿的,所以可以预期它的高峰峰值在哪儿出现,但是做这种关系上的这种预测的话,有时候会风云突变,有一句话说对于这种事情,到得到早的人和到得晚的人同样都是失败者。
方念华:我了解你的意思,我觉得是在于一个电视台要不要有这样一个视野,如果他发现两岸之间发展的趋势已经开展了,而且这个开展是跟以前不同方向的开展,而且这个开展是不可逆转的时候,这个资讯你要提供电视新闻台是不是愿意开放,其实就我们的新闻频道是24小时滚动式的新闻,所以一个月的一个小时,再算上重播两个小时,其实是非常有限的空间,我觉得那是一个投资的眼光,你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你的投资报酬率,你在哪个点去估算你的投资报酬率,哪个时候算是你的停损点,我觉得很幸运,直到现在也看不出任何停损的可能。
李小萌:我觉得这里边你有两个信心,一个是说对两岸关系的这种发展的信心,还有一个自己长期做这样节目的兴趣,也很坚定,怎么判断在现在这个时期来讲,台湾观众对这种沟通为目的的节目,它是有需求的?
方念华:2008年应该是一个蛮大的不同,因为台湾经过再一次的政权轮替,我觉得中国大陆给台湾的感觉,几次峰会,比较多地接触,不管是我们的海基会的江丙坤董事长来签历史性的协议,5月份或是更早之前,国民党的吴伯雄主席率团来,是之前的博鳌论坛,我觉得在两岸接触上的感觉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求同存异,对中国大陆来讲求同很重要,对台湾来说存异很重要,但过去大家都是各取所需,可是如果两边讲的都是同样的语言,都搁置争议的时候,这个时候台湾社会的民间就会感觉,这个气氛的主轴是什么,因为这个气氛的主轴,台湾是海岛型的社会,它对外的贸易需求非常大,所以我们台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以台商对外贸易为主的导向的社会里面,它自然而然在这个开放气氛下,会出现了很强的一个趋势去驱动,就经济市场的需求,跟大陆会有很频繁的往来。你知道一个台商到中国大陆来开天辟地,或者我们台湾讲蹊径,牵扯到一个家庭或是几个家庭的转变,也牵扯到一个家庭好几个人里面人生历程里面很多重要的抉择,再牵涉到他的亲友,辐射到他的朋友,这样两岸关系很自然地进入话题,很自然进入人跟人之间的话题。像我这次来,我抽空见了好几个,有我的大学同学,有我在美国念研究生的同学,他们都是在这边买了房子,在台湾当然还有置产,你就感觉他的生活因为这样的两岸之间的不一样,他在这边,中国大陆或是北京的一个国际化,使他的人生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举例说它不是这么遥远的一个政策改变,使得大家必须被动跟着政策改变做些选择,不是,它是一个改变的大的趋势,因为很多人很敏感地看到这个大的趋势,希望在这个大的浪潮里面赶上这个风头,因为赶上这个风头,带动了后面的整个移动,整个移动扩散开有很多水纹,一圈一圈,它的范围就会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