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公安部09年居民赴港澳定居审批线 台取消大陆配偶定居数额限制 -问题奶粉22家企业出资2亿建医疗赔偿基金 一次性赔偿30万患儿 -中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促进农民增收 08农民纯收入预计4700元 -姚景源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超9没问题 政府"救市"可能还有四招 -证监会动员派出机构准备推创业板 新三板明年符条件直接转主板 -部分地区中石油主动集体降价 中石化跟进 煤电"谈崩"一单未签 -保险资金涉足房地产渐近 或将投资经营性物业 投资收益大幅缩水 -1名中国员工在刚果(金)遭劫杀 受困罗马尼亚劳工可能年前返乡 -08年最吸引眼球的10只股票 中石油居第一 六成投资者亏损逾70% -成思危:房价30%成本中一部分用于行贿 中国赴美炒房团元旦启程
首页>>科技动态
《科技日报》评出2008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2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解读2008年十大国内科技新闻

编者按今年由两院院士、媒体老总和本报读者共同评选出来的十大国内科技新闻,较往届分量更重。评委的视角不仅仅局限在那些具备战略意义的技术进展和不同学科的原创成果,像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这样的举国大事中功不可没的科技力量也被推向“前台”。还有很多重要的成就,由于名额有限,只得割爱。我们相信最终荣膺十大的国内科技新闻,能够代表中国科技人员在过去的一年里对科学事业和公众利益的贡献。

1.我国首颗中继卫星成功发射

中继卫星就是天上的数据“二传手”。它居高临下,通信覆盖面积比地球的1/3还大,因此能让天地之间更及时地交流。第一颗中继卫星是美国在1983年发射的,之后美苏(俄)两国都建立了中继卫星体系。

4月25日,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9月,在测控“神七”时首次建功,使测控覆盖率提高到60%%左右。此前“远望”号测量船队加上十余个地面站,才能为“神七”飞船提供12%%的测控覆盖率。而一颗中继卫星就可覆盖飞船50%%的飞行轨道。中继卫星还可以帮助更早发现航天器故障。

另外,中继卫星可使各类卫星实现数据实时下传。资源卫星和环境卫星无需专门行至地面站上空,以下传数据。这样突发自然灾害时,就不至于错过应对时机。

美联社、路透社、美国宇航局等均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报道。普遍认为:这种卫星大大提高了中国太空信息传播速度,在测控、救灾、军事方面都有很大潜力。

2.科技为抗震救灾提供强大支撑

2008年,一场大地震让“5·12”成为人们长久铭记的日子。大灾面前,13亿人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科技界也迅速行动起来,用科技手段为抗震救灾保驾护航。

废墟下、瓦砾里……哪里还有幸存的生命?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声波震动生命探测仪等一大批高科技工具成为搜救的有力帮手。通讯中断、道路不通,震区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在这关键时刻,航空雷达遥感、光学遥感成为大面积快速获取灾情信息的有效手段。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组建了“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组”,在遥感救灾方面富有经验的对地观测中心和遥感所立即行动起来,着手收集、处理灾区的卫星遥感数据。其遥感监测数据和相关科技人员的分析评估为国家决策层提供了全面、详细的灾情信息和决策依据。

同时,科研人员通过遥感检测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对堰塞湖溃决的可能性及溃决后的危险区进行了科学评估,为堰塞湖的处置提供了重要依据。在震区水源保护、卫生防疫、次生灾害防治等多项工作中,科学技术无处不在。

值得一提的还有,我国气象科技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气象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中短期预报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了国际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极大减轻了抗震救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

来源: 科技日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美国媒体评出年度十大点击率最高太空图片(组图)
美国《国家地理》评出2008年全球十大考古(图)
世界十大最恐怖的地方:巴黎地下墓室埋葬700万人
08最受欢迎十大科学新闻:古人故意挨火山住
上海杭州等成为中国科学发展十大优秀城市
2008年度十大科学新闻:火星北极挖出水冰(图)
图片新闻: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探讨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
上海出台"新八条" 购二套房公积金最高可贷60万元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