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震后吹响“军舰集结号”
多国军舰奔赴海地救治伤员转运物资,外界担心借救灾发展大型水面舰艇
海地地震发生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荷兰等国相继派遣海军舰艇前往救灾,韩国也不甘寂寞,打算派遣“独岛”号两栖攻击舰奔赴海地。虽然军舰比普通船只具有更强的航行能力,能在危险海域执行救灾任务,但外界担心大量攻击性军舰抵达海地还有其他目的。
美国航母第一时间抵达海地
1月13日海地地震发生后,美国海军率先启动应急机制,包括核动力航母“卡尔·文森”号在内的16艘舰艇在第一时间抵达海地附近水域。紧接着,作为美国海军快速机动舰队的一部分,第六舰队的“巴丹”号两栖戒备集群(ARG)只用了48小时就起程赶往海地救灾。“巴丹”号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移动医院,还搭载了一个团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一个直升机中队以及大量援助物资。
此外,隶属于美国海军后勤司令部的“舒适”号医疗船搭载朴次茅斯海军医疗中心100名工作人员,于18日抵达海地。“舒适”号医疗船配有500张以上病床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一天可提供40台紧急手术。正如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加里·拉夫黑德所说:“每条涂着‘海军灰’的美国舰艇都能为海地服务。”
英国 临时抽调船坞登陆舰
相对于美国海军的强势介入,自17世纪起便称雄加勒比海的英国皇家海军却被海地地震搞得措手不及。按惯例,英国每年5月至12月都会向加勒比海派遣一支小规模巡逻舰队,这支舰队通常由一艘护卫舰和一艘辅助供应船组成,主要任务是打击英属百慕大、维尔京和开曼群岛水域的贩毒、偷渡等跨国犯罪以及执行人道主义援助。由于预算紧张,英国政府于去年12月将正在加勒比海执勤的“乔治堡”号补给船和“铁公爵”号护卫舰撤回,结果海地地震发生后,英国皇家海军尴尬地变成“局外人”。
为挽回颜面,英国国防部已紧急抽调海湾级船坞登陆舰“拉格斯湾”号前往海地,该舰可运送人员装备到世界任何海域,尤其是它吃水在5米左右,能更加接近海地陆地。“拉格斯湾”号舰上的飞行甲板既可供5架大型直升机起降,又可装载24个集装箱,舰内还可容纳3艘高速登陆艇,以运送伤员。
与英国相似,西班牙海军也从国内抽调了“加里西亚”号船坞登陆舰参与救灾,它除具备与“拉格斯湾”号相似的功能外,由于安装了大量传感器设备,还可充当救援海地的欧盟国家海军的指挥调度中心。
韩国 欲派准航母远洋救灾
韩国计划派往海地的“独岛”号两栖攻击舰有着“准航空母舰”的身板。“独岛”号拥有与航母无异的全通式甲板以及舰岛设施,可起降直升机或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满载排水量达1.9万吨,可同时搭载10架UH-60和山猫直升机。
按照韩国官方的说法,“独岛”号适合在海地执行人道物资输送和海上医疗救援任务,能帮助将集聚在太子港的海地难民转移到其他地区。不过外界分析称,韩国此举可能是为了考验“独岛”号在远海水域的自持力和可靠性,为今后建造更大吨位的水面舰艇获取技术参数。 (罗山爱)
援助军舰借机宣扬“软实力”
事实上,各国舰艇齐集海地,除了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还有投射“软实力”、借援助之名发展大型水面舰艇的意图。
海地地震发生后,美军已向海地派出超过1.1万名军事人员和多艘军舰。由于美国曾在1915年至1934年军事占领海地,美国此次“大手笔”派兵援助海地引起多国质疑,媒体也指责美军借援助之名重新“吞并”了海地。
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主任约翰·派克认为,看看海地的原宗主国法国、西班牙和美国是如何表现的,就知道它们把军舰开到太子港不光是“为了海地人民”。美国安全计划研究员布莱克则认为,鉴于海地地震后引来的海军舰艇多存在较强的攻击性,这可能会给某些国家建造大型水面战舰提供口实。(罗山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