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造福于人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于每个人来说,健康具有重要的本体性价值。投资于健康就是投资于未来经济发展,社会拥有了健康就是拥有了“财富”(吴仪,2003)。2003年非典(SARS)危机以来,保护人民健康和安全成为中国政府着力强调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前,中国正在逐步形成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及相关卫生防疫体系。许多城市正在加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转诊机构。在农村,则形成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正如第1章所述,这些新的政策措施使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67.9岁上升到现在的72.4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其他健康指标也都显著改善。但是,这些令人赞叹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支出的不足。要使全体社会都能享受有能力支付的、安全的和质量有保障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国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状况
近年来中国公共卫生政府支出稳步增长。1999年至2005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6%。尽管政府卫生支出显著增长,促进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状况的改善,但这一支出并没有随着财政总支出规模的增长而同比例增长——同期财政总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17%。
此外,还应该根据卫生支出的比例结构来评估政府卫生支出。从2000年到2006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由4587亿元上升到9843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增长更快,从710亿元上升到1779亿元,增长了150.73%(见表)。2000年至2006年,在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投入从15.5%上升到18.1%,扭转了1980年至2000年的下降趋势。这使2000年以来个人支出的比重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2006年降低到49.3%。尽管个人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同1980年改革开放开始时的21.2%相比,仍然远远偏高。
表:1980-2006年卫生总费用及其构成
年份
|
1980
|
1990
|
2000
|
2006
|
卫生总费用(亿元)
|
143.2
|
747.4
|
4586.6
|
9843.0
|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
|
51.9
|
187.3
|
709.5
|
1778.9
|
社会卫生支出
|
61.0
|
293.1
|
1171.9
|
3210.9
|
个人卫生支出
|
30.3
|
267.0
|
2705.2
|
4853.5
|
卫生总费用构成(%)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政府卫生支出(%)
|
36.2
|
25.1
|
15.5
|
18.1
|
社会卫生支出(%)
|
42.6
|
39.2
|
25.5
|
32.6
|
个人卫生支出(%)
|
21.2
|
35.7
|
59.0
|
49.3
|
卫生总费用占GDP%
|
3.17
|
4.03
|
4.62
|
4.67
|
人均卫生总费用(元)
|
14.51
|
65.4
|
361.9
|
828.0
|
城市
|
…
|
158.8
|
828.6
|
1145.1
|
农村
|
…
|
38.8
|
209.4
|
442.4
|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07》和《2007年中国卫生事业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截至2005年底,中国共安排244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已基本建成使用;安排2668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164亿元,已基本建成 。此外,农村的改水改厕工作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截止2007年底,农村改水受益人口累计达9亿人左右,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2.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