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

2011年05月04日11:2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财政工作 保税港区 留守儿童 预算执行 预算草案 转企改制 助学体系 风险防控 惠农政策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五年,也是财政总体实力显著增强、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财经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下,财政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在统筹财经关系中壮大财力,在优化支出结构中改善民生,在积极稳妥运作中保障重点建设,在完善体制政策中助推区县发展,圆满完成了财政工作目标任务。

五年来,财政状况明显改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从395亿元增加到1990.6亿元,较“十五”末增长4倍,一般预算收入从256.8亿元增加到1018.3亿元,翻了两番,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全市地方财政支出从625.4亿元增加到2749.5亿元,增长3.4倍,一般预算支出从487.4亿元增加到1771亿元,增长2.6倍。财政收入状况改善,为保障全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调控职能积极发挥,支持经济富有成效。财政投入1000亿元,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和财政扶持政策,通过适应性调控措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帮助企业“过冬”,促进投资增长,刺激城乡消费,助推内陆开放,支持园区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民生投入机制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形成。全市财政民生支出从226亿元增加到917亿元,五年累计投入超过2700亿元,全市一般预算50%以上用于民生的财政投入机制得到稳固,多渠道的民生投入格局开始形成,涉农直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农”扶助政策更趋完善、有效落实,就业、教育、社保、卫生、住房和环保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更重公平、覆盖城乡,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五年来,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区县发展动力增强。坚持财力下沉,实行分类扶持,全市一般预算75%以上用于区县,市对区县财政补助从223亿元增加到771亿元,五年累计补助2581亿元,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人均财力从2.8万元提高到7.7万元,18个贫困区县的人均财力从2.5万元提高到6.9万元,区县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缩小。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亿元的区县从“十五”末的1个增加到“十一五”末的19个,区县发展内生动力增强。

五年来,理财能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实现突破。以理财观念创新引领财政工作突破,政府财力构建新格局,一般预算、政府基金、国资经营收益和中央补助相辅相成、互促共进,“3+1”的财力结构模式初步形成;科学理财迈上新台阶,实行分年预算提前调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效应,动态平衡、滚动平衡的资金运作模式基本建立;财政管理开创新局面,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改革巩固深化,财政投资评审、预算会审和涉农资金竞争立项等制度不断完善,预算公开、会计基础管理、转变乡镇财政职能等工作稳步推进,既规范运行又注重效率的财政管理模式日益稳固。

尽管“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还面临一些长期性挑战和困难: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资金平衡压力较大;区县间财力均衡性有待提高,财政总体实力仍需增强;资金使用绩效亟待提升,风险防控机制还需完善。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十二五”时期应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