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二、2011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之年。
(一)2011年我省财政形势。
总体来看,2011年我省财政形势预计将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好转而继续稳定向好,但也面临不少减收增支因素。收入方面,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将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后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投资消费增长受限,将影响相关主体税种收入增长。同时,国家出台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将继续对财政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政策仍持续影响增值税收入增长,预计2011年财政税收收入难以实现较高增幅,将基本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适应。此外,由于国家、省取消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级非税收入也难以大幅增长。支出方面,贯彻国家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各项决策,落实国家及我省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实现全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三年全覆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对物价波动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帮助农民持续增收等重大民生政策,都需要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压力不断加大。
综合分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全省和省级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合理编制2011 年预算。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对编制2011年预算的要求,2011年省级预算编制坚持收入安排积极稳妥、应征尽收,支出安排量入为出、厉行节约、有保有压,集中财力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等重大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
编制2011年省级财政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紧密围绕“三促进一保持”中心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运用财政手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和增收节支的方针,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强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编制2011年省级预算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积极稳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编制财政收支预算。(2)坚持应征尽收,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将预算外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3)坚持量入为出,科学调度财力、节约财力、巧用财力,按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安排支出,确保收支平衡、略有结余。(4)坚持厉行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支出增长,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5)坚持有保有压,集中财力确保重点支出需要,把财力更多地用于解决事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6)促进科学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7)促进民生保障,推进《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推动全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8)促进城乡协调,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推进“三农”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9)促进区域协调,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积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和组织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10)促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