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1年04月13日16:0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人才工作 创新型教育 人才发展 校长队伍建设 专业课教师 建设创新型 先进性建设

 

六、实施人才发展的重大工程

(一)人才竞争力提升计划

着眼于人才的战略性开发,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和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通过“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项目平台”的模式,争取到2020年,以项目形式选拔100名具有国家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40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批在高原生态农牧业、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态保护、高原医学、盐湖化工、民族医药学等学科领域具有同行业领先水平的高级专家。依托“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工程”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到2020年,培养1500名中青年高层次人才骨干。

(二)人才“小高地”建设工程

坚持人才与发展相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的原则,以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依托我省优势项目、优势产业、优势学科、优势企业等载体,通过资金资助和实行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等措施,重点扶持一批层次高、环境好、多样化的人才团队,在我省农牧科技、生物技术、能源资源、新材料、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科学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中搭建一流舞台、创造一流条件、营造一流环境,着力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人才“小高地”。

(三)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为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成长,加速造就一批适应青海社会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掌握基本科学理论与研发技能的优秀青年科技骨干和创新团队,依托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40岁以下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学者,围绕我省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的应用研究课题,开展相关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四)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以提高执政本领为核心,每5年轮训一遍党政人才,着力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依托党政领导培训、后备干部培训和基层干部培训项目,力争每2年对县委书记、县长轮训一遍,选送150名左右干部开展省内双向挂职锻炼和省外交流。每年培训州厅级领导和后备干部200名,培训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180名。

(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进计划

着眼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依托我省经济发展“双百”计划的实施,到2020年,培养造就100名左右具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能够引领青海企业科学发展的优秀企业家;培养造就1000名左右职业素养好、在生产经营或资本运作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职业经理人;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熟悉市场营销、金融法律等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每年培训400名左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六)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每年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现代管理等行业领域培训2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实施“青海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规模,积极参与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学术交流和培训。实施“一年一千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1000名基层科教文卫、农林牧水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七)“三江源”人才培养使用工程

认真落实《青海省三江源工程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使用工作方案》,每3年轮训一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争取每年各举办1期“三江源工程”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班和专题高级研修班。依托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引智项目,选派高层管理人员赴国外培训。积极邀请国内外高级专家赴青开展培训讲座、考察指导、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等活动。

(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落实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能力促创业计划、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农村劳动者技能就业计划和技能岗位对接行动。到2020年,通过多渠道投资,在西宁地区建成2-3个水平高、规模大、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培训基地,在大型国有企业建成1-2所省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万名,组织20万人(次)参加通用工种鉴定。

(九)万名农牧区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依托“阳光工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人员培训工程”等项目,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和经营能人,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到2020年,农牧业科技培训30万人,农牧民二、三产业劳动技能培训20万人,使15000人达到农牧区实用人才标准。

(十)“专家服务团”活动

根据州(市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每年组织30-50名左右省内外专家学者赴基层开展“专家服务团”活动,协助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力量的组织和培训,提高当地科技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组织攻关的能力,并通过专题讲座、技术示范、项目论证、联合攻关、决策咨询等形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脉献策。

(十一)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采取“刚柔并举,以柔为主”的多样灵活方式,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有计划、分层次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重点项目、重点学科、省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用10年左右时间,引进1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和200名左右国内高层次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并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吸引2000名左右国内外专家来青短期服务。支持高校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引进50名博士毕业生。

(十二)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

依托“昆仑学者”计划和“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以培养和吸引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优秀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取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使一批学术领军人才、拔尖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力争每年在国内外公开招聘20名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特聘教授每人每年享受10万元的“昆仑学者”奖金并提供不低于80万元的教学和科研经费,讲座教授每人每月享受1万元的“昆仑学者”奖金并提供不低于20万元的教学和科研经费。在“十二五”期间,面向省内高校选拔10名学术领军人才,30名拔尖学科带头人和50名创新教学科研骨干进行重点培养。

(十三)动员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服务基层活动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依托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小学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等,每年选派1000名左右扶贫、教育、卫生、农牧业科技等行业的各类专家通过兼职、讲学、科技合作、技术承包、科学咨询、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省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走出机关、下到基层,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实在的内容,为广大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人民群众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逐步建立西宁地区对青南、城镇对农牧区的对口支援制度,不断完善扶贫与扶智、人才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十四)人才信息化、法制化建设工程

整合人才信息资源,形成全省统一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统,构建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才市场信息和公共政策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库,形成高效便捷的人才信息网络和功能强大的人才信息数据库。加快人才工作立法进程,进一步健全涵盖人才安全保障、人才权益保护、人才市场管理、人才中介服务和人才培养、使用、引进、评价、激励、保障等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人才法律法规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