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1年04月13日16:0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人才工作 创新型教育 人才发展 校长队伍建设 专业课教师 建设创新型 先进性建设

 

四、加大重点领域人才工作力度,着力优化人才队伍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一)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围绕建设创新型青海的战略目标,按照“突出特色、支持重点,创新机制、提升水平,以点带面、形成富集”的原则,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青海特色的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省内培养和省内外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积极探索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青海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站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培养一批能够主持全省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带动创新团队建设。

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通过研究开发、智力引进等方式,集聚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产业专家和科研技术带头人队伍。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建设,认真落实有关高层次人才在选拔任用、科研项目申报、经费资助、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在我省创新创业。加快东西部科研合作交流步伐,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引导、鼓励、支持共建各类研发中心和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到2020年,全省每万劳动力R&D人员为16人年左右,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达到20000人,学术学科带头人队伍达到400人。

(二)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

根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目录,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转移,向人才短缺的产业、企业、岗位流动。要围绕加快培育多元化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的循环工业体系的要求,大力开发水电、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优势产业人才,加快建设强大的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曹家堡空港综合经济区、县域工业集中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开发装备制造、油气化工、煤化工和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人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产业人才培训,建设一批特色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促进特色产业人才队伍经营管理、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的普遍提升。着力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以及生态保护建设等新兴领域人才,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急需的科技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新兴人才群体。到2020年,力争使全省专业人才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例由现在的9%:7%:84%,逐步调整为10%:17%:73%,国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企业各类人才比重再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农牧业技术人员和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比重由现在的20%提高到25%。

(三)加快培养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

适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以高层次创新型教育人才为重点,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校长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提高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学历结构层次。到2020年,力争使我省本科高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6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25%。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本科院校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60%。

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着力培育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卫生医疗学术技术带头人。加快公共卫生人才和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搞好在职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素质。到2020年,全省社区卫生人才全部达到相应岗位职业要求,乡村医生80%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80%以上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适应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大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理论研究人才、新闻出版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文化体育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带动宣传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引进新兴文化产业人才,造就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服务青海发展的优秀社科专家、决策咨询专家。到2020年,从事宣传文化管理和宣传文化业务的人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70%左右,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达到70%以上。

适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以打造大美青海、生态青海、神奇青海、健康青海等旅游品牌为契机,依托“一圈三线”旅游发展格局和“四大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着力培养一批善于推介青海、营销青海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根据建设青藏高原金融发展繁荣区、金融生态环境优质区和金融运行安全区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金融人才教育培养和引进政策,全面加强金融经营人才、监管人才和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聚集一批熟悉现代金融制度、善于基本市场操作的优秀金融人才。

(四)进一步优化人才区域布局

统筹区域人才开发,引导区域间人才合理流动,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特色鲜明的区域人才开发体系。按照“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格局,通过重大项目的布局引导、公共服务领域的吸引和实施积极的援助政策等措施,促进主体功能区域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配置,逐步形成协调合理的人才区域布局。东部地区要加快构筑以西宁地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人才、公共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高地及以海东地区为主的现代农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业特色人才带;柴达木地区要努力建成我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的人才汇聚区;环湖地区要不断培育现代畜牧业、旅游业亟需的人才队伍;三江源地区要加快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到2020年,东部地区、柴达木地区、环湖地区、青南地区专业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重分别由现在的68.6:9.1:10.7:11.6,调整为70.0:13.6:8.5:7.9,基本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