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极其困难情况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我们充分运用以往宝贵经验,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2009年宏观调控力度前所未有,新增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开始大规模实施,财政预算赤字达到95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增信贷规模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各项政策都重在激活市场,中央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公共领域,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投资;结构性减税着眼于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能力;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主要是满足市场主体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广泛运用财政贴息、税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手段,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兼并重组,调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在政策驱动下,消费持续增长,投资快速增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缺口,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
二是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既是立足当前渡难关的过程,也是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我们把保增长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大范围调整振兴产业,大力加强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农”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2009年政府工作的又一特点。中央出台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支持出口企业,鼓励增加进口,2009年下半年开始,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国际市场份额得到巩固。扭转利用外资下降局面,企业“走出去”逆势上扬。在极其困难的形势下,我们之所以能够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胜利,一个关键原因是,我们既坚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把政策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的优势,有效弥补外需缺口,又坚持扩大开放,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认真实施稳定外需的政策。
四是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