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央行加息预期渐升温 信贷增长改为适度 灵活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财政再安排8亿抗旱 云南收到善款逾6亿 解旱仍需10场暴雨 -中央4部委公开预算 均无公款招待购车明细 住房支出过大遭质疑 -王家岭矿难再确认153人受困 河南一煤矿爆炸 据称井下约百余人 -中央发4文件规范官员选任 制度反腐加快 引咎辞职2年内不提拔 -科学家预测2012地球遇超级太阳风暴 20年内全球水破产引发冲突 -国外游资豪赌秋冬辣椒市场 印度限制进口中国轮胎自吞苦果 -西安试行铁路月票:500元随便坐 驾照新规实施 残疾人圆驾车梦 -国土部称09房价涨幅25.1% 远超统计局1.5% -中国242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北方旱情露头 驳旱区人员外逃说法
首页>>银行
加息与否不应仅看“负利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4 月 01 日 
关键词: 负利率 加息压力 拨备覆盖率 加息周期 央行 监管指标 通胀 央票 开关 政府工作报告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通胀压力渐强,负利率或重现,加息预期升温”,这一观点最近在市场上越来越盛。但是,在判断货币当局的政策取向时,我们必须量化压力程度并考虑央行对通胀的容忍度。回顾上一轮的加息周期 可 以 看 到 ,C P I指标、“负利率”与否,甚至并不是加息与否的“开关”,真正触发加息的可能是经济增长过热。

2004年,中国的通胀率一度超过5%,央行仅在当年10月份加息一次;但2006年启动加息周期时C P I仅1%,中国连续8次加息直至2007年底。有经济学家认为,2004年在高通胀下仅加息一次,是由于经济增速在10%以下尚未过热;2006年4月启动加息周期的原因是经济增速连续两季在10%以上,而2008年3季度降息的原因则是经济增速掉到10%以下。

再回归到当前的经济现状。本轮通胀压力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又应该主要针对什么?上一轮的通胀无疑是境外市场的输入因素和成本推动作用最大,而本轮通货膨胀最大的起因无疑在于2009年货币信贷的膨胀,这一膨胀也直接导致了楼市、股市等又一轮的泡沫。由此看来,治理通胀的根本在于回笼货币。

中国银行的报告亦表示,当前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信贷供给调控,而终端需求的复苏尚不稳定。《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对于投资的调控应是结构性的,还应该鼓励私人部门的投资,而加息显然无法对终端需求进行结构性调整。因此,宏观调控仍将以数量型调控为主。

面对当前向好但并不稳定的经济,以及不断增加的通胀压力,央行在年初即超预期地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在公开市场加大了央票回购力度,这些操作反复引发市场加息提前的猜测。但笔者认为,数量型工具的使用有效地管理了通胀预期,进而减少了加息压力。而且,中国银监会自去年三季度开始强化监管,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多项监管指标,进一步加强了货币信贷的收紧。正是这些政策工具的超常规使用,改变了大众预期,从实际和心理两方面降低了加息压力。

另外一方面,能否加息还有一道硬约束,即若先于美联储加息将再度吸引热钱流入。美联储上次的议息会议已经表明,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低利率。有专家认为,此次央行也不会贸然在美国之前加息,即使CPI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一位机构朋友的话,“加息其实不是利空,加了息、升了值,热钱就又回来了,市场也该好了。”不过,这个道理机构明白,难道央行就不明白么?(刘振冬)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文章:
4月货币政策三大猜想 3月CPI超3%不一定要加息
左小蕾:通胀水平可以承受 近期没有加息压力
央行会慎重选择加息 3月贷款增长放缓 财政部解读4.6万亿去向
朱民:央行选择加息会非常慎重 3月贷款增长将放缓
各国加息大潮陆续将至?本周聚焦三大热点事件
市场认为调息条件成熟 预计最早二季度末加息
加息预期再抬头 市场影响主要体现三方面
央行历次加息有迹可循 加息预期将如何影响股市
美国低利率收窄中国加息可能 全球刺激退出趋晚
7.5万亿信贷规模并不"紧缩" 不排除加息手段
图片新闻:
我国破解血型检测国际难题 实现人类红细胞长期保存(图)
中国邀各国参观水坝 湄公河大旱与中国无关(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