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贷投放带来的乘数效应推动货币供应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在信贷猛增的推动下,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走高。6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创下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 M1余额同比增长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个百分点。M2增速与M1增速之间的“剪刀差”逐月缩小(见图2),说明伴随经济企稳回升,存款出现活期化倾向。不过由于M2增速始终快于M1,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仍较往年要低,(见图3),6月末,货币流动性比例为34%,比去年同期低0.99个百分点,基本为历史同期最低水平。货币流动性比例较低说明虽然目前经济景气在回升,但经济活跃程度仍较往年同期要差。
从货币派生角度看,我国货币扩张主要来自于信贷猛增带来货币乘数效应,此外,央行去年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今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总体投放资金也保证了基础货币增长。5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2.28万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4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425亿元。分不同月份看,由于去年12月份央行连续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础货币余额自去年12月份开始跳升到12万亿元以上。但随着商业银行猛增信贷,超额储备水平降低,基础货币余额自2月份开始逐月下降。受信贷猛增影响,货币乘数自今年1月以来持续攀升(见图4)。
今年上半年,在基础货币余额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加快,尤其是M2增速创十余年来的新高,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大规模投放信贷造成乘数效应增强。这与美联储等主要西方国家货币当局扩张货币的操作形成鲜明对比。与我国主要通过信贷渠道和货币乘数效应来实现货币扩张不同,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金融机构问题缠身,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和货币乘数效应几近失效,货币当局不得不采取大规模扩张基础货币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扩张。因此,去年11月份以来美国基础货币快速增长,但货币乘数仍保持在低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