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李善同阐述“十一五”期间中国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取向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0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制定地区协调发展战略不能忽视的因素

李善同认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制定地区协调发展战略要考虑以下因素。

我国的“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在全球化不断发展与世界经济融合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迅速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依然是最紧迫的任务。因此,鼓励资源和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以形成若干在国际上具有较强或很强竞争力的区域,应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现实选择。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内外竞争压力的增大,地区之间的合作将不断增添新的动力。李善同说,如果说历史上的区域合作多以保障资源供给为目的,那么,未来的区域合作将日益体现出以开拓市场、进行产业分工、寻求双赢或多赢局面为主要内容。

地区发展不协调的诸多现象产生于体制转轨时期,与特殊的体制背景有关,但体制并不是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惟一因素。在某些方面,历史的和自然的因素,甚至是不协调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因而消除地区发展不协调现象,既需要推动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在新的制度基础上寻求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又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市场;既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又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的制约,提出超越现实可能的目标,采取激进的然而会带来新的扭曲的政策。

在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地区产业分工将呈现日益复杂的格局,一个地区既可以与国内其他地区产生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也可以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产生贸易和投资关系。

来源: 辽宁日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李善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九大特点和趋势
李善同
李善同简介
李善同:发展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李善同:中国发展能力仍较低 五方面加强区域协调
李善同:"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面临有利时机
李善同:把握“十一五”契机壮大总部经济
李善同:中部崛起的三大优势-农业、能源和交通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