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力度之辩
经济观察报:在目前情况下,对于中国防治日本式泡沫的政策操作,你有何建议?
许健:股市涨得太快了,总是希望抑制过热,但是政策的“拳路”不必太快、太急,加印花税时,是不是可以先加1‰?一下两个点到3‰是不是太急了一点?这对市场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效果也未必好,现在市场上涨趋势已形成,“打压”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目前可以看到,外贸顺差过大,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占款居高不下,资产价格节节攀升,投资增长较快,物价开始上涨等等很多问题、矛盾纠集在一起,有时候在政策操作上容易陷入两难境地。
另外,也不是谁说有“泡沫”就有“泡沫”了,要善于运用政策引导“泡沫”转化为资产证券化,而不是捅破“泡沫”,这样的结果岂不是更好吗?有一些国家处理这个问题的经验还是可借鉴的。关键是采取什么态度,处理好“堵”与“疏”关系。
比如可以将交易制度T+1变成T+2;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打击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加强对银行资金管理,防止违规资金流入股市。同时,应看到当下股市热,还是因为市场供求失衡,要通过大量新股上市解决,这样一方面也可从根本上解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性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吸纳过多的流动性。
魏加宁:最近,中央银行同时出台了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率、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三项宏观调控措施,此次宏观调控三大措施同时出台,虽有新意,但市场反应仍然平淡,原因之一在于此次调控措施均已在情理之中,预期以内。
过于温和的调控措施虽然看似稳妥,但过于温和的调控措施犹如“温水煮青蛙”,有可能使投资者逐渐丧失对风险的警觉和反应能力。再加上每当中央银行出台调控措施时,总会有人出来“护盘”,说“这些措施不是针对股市的”,“对股市影响不大”,“政府不会干预股市”云云,从而使得投资者产生了麻痹思想对预警信号视而不见,反而更加确信“政府不会打压股市”,使得原本有限的调控效能也被人为抵消了。
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宏观调控的力度仍然需进一步加大,频度仍需加快,此外还有必要增加一些新的举措,要让投资者真正看到决策者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控决心。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中国经济已不仅仅需要防范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过热,也不仅仅防范某个市场的泡沫,是要注意防范整个经济的泡沫化倾向。(作者:王延春 王毕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