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后果,人们很容易把目光投向近邻日本。20多年前,日本房地产业和股市泡沫持续膨胀,在最终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10年”
最近两周,中国几大部委联手“施药”股票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也上调了基准利率;中国财政部则将印花税上调;中国证监会则加大了对不合法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
这显示,中国在股票市场出现的泡沫状况已经引发决策层的担忧。此时,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已经从一年前的1000多点,飙升到目前的4000点以上;股票账户数已经突破了1亿户;房地产价格也在不断上升。
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后果,人们很容易把目光投向近邻日本。20多年前,日本房地产业和股市泡沫持续膨胀,在最终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10年”。
那么,中国在多大层面上与日本有着相似的一面?政府该不该出手阻止泡沫被吹大?
对此,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是泡沫,越早捅破损失越小。”另一种声音认为:“只要是泡沫,你不捅它,它自己也会破的。”不应该刻意挑破泡沫,也不应该采取“先发制人”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究竟如何判断?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证券法》修改工作小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许健;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海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
经济观察报:日本80年代的“泡沫病”是怎样的?
魏加宁: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和“尼克松冲击”(1971年8月5日,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压力,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并加征10%进口税率。这被称为“尼克松冲击”)之后,从“高速增长”转入了“稳定增长”阶段。这时期,日本经济最大的变化是出现了“外向化”的趋势,也就是从高速增长时期的“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与此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22日,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实践中,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受大藏省控制的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日经225指数1984年时为11060.7点,1989年达到最高峰——34967.5点,大约为1984年的3倍。除此之外,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的高尔夫会员证、工艺美术收藏品等价格两三年就可升值2~3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