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魏加宁:中国经济问题是青春期问题 不必打压而应该借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0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不必“打压”,应该“借机”

经济观察报:政府目前密集推出政策“组合拳”:加息、加税、严打内幕交易等等,您认为出台一系列调控金融市场的政策意图是什么?这些是否可以使中国避免日本的陷阱?

魏加宁:根据国际经验,只要是泡沫,越早捅破损失越小。当然,泡沫刚刚破裂之初,人们会埋怨捅破泡沫的人,如日本当年泡沫破裂时人们都埋怨中央银行提高利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逐渐懂得,只要是泡沫迟早都是要破的。你不捅它,它自己也会破的。而且泡沫越大,破裂时的损失也越大。

许健:目前股市上涨较好,大家对非理性投资行为较为关注,对资产价格上涨过快也较为敏感。现在股市比较火,群众基础好,有财富效应,大家都往里进,4月下旬以来,A股日均开户数约30万户,B股日均开户数约1.6万户。5月28日沪深两市的账户总数实际已经突破了1亿户大关。国家还是担心股市泡沫膨胀,一旦出现暴跌,将导致实体经济受损,引发社会问题。看得出,管理部门怕泡沫吹得太大,股市涨得太凶,希望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不断打“预防针”。

但是,如何看待目前的资本市场,究竟在什么点位才算有了泡沫?对这个问题是有较大分歧的。

 有市场人士认为3000点以下是对股权分置时期股民受损失的补偿,3000点以上才是真正的市场,即使有点泡沫也是正常的,5000点以上才可能有一些泡沫成分。

我认为,股市正在实现价值的合理回归,1996年的那波行情,还是处于股权分置时期的股市,那时,大股东都将股市当成了“摇钱树”、“抽水机”,而现在大股东的利益和股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了,上市公司开始关注股价、业绩,股民开始分享经济成长的利益,大量股票被重新估价,所以,可以这样概括,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整个资本市场已经脱胎换骨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已进入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指数与股改前的指数类比实际上已没什么意义。

因此,界定哪个点位是股市的新起点,需要具体分析。

截至5月25日,深市A股平均市盈率为55倍、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为43.9倍,而沪深300、上证180、上证50等指数的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仅为30倍左右。我认为,这属于比较合理的市盈率,因为,截止到一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增长。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4月23日,沪深两市一共有381家A股公司公布了一季报。净利润合计321.77亿元,同比增长84.63%。而且要注意的是,市场上还有大量的市盈率较高的股票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后将转化为市盈率较低的股票,这就是动态市盈率还有可能降低的根本原因。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如果说市场已经彰显泡沫,那么,外资,尤其QFII为什么不断地往中国股市挤?说明他们并不认为A股有多大的泡沫风险,叫嚷“泡沫”最厉害的,也许是最希望营造进入机会的。

海闻:中国股市不一定是经济的晴雨表,因为股市中有很多类似于预期、政策因素等与经济无关的因素。单纯对比当年的东京股市和今天的中国股市而认为中国股市泡沫的说法,并不科学,因为情况不同,印度股市也火了好几年,中国股市火几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政府近来密集出台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政府“打压”意图,我认为,政府预防出现日本式“泡沫”,这没有问题,但是不必“打压”,而应该借机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使之成为真正的晴雨表,引导过剩的流动性。比如让绩优企业上市,境外上市企业回归中国股市,发展二板市场、债券市场等等,引导资金的流向,创造更完善的融资环境。

左小蕾:中国政府近来采用的一系列调控手段,可能起到了减少资产泡沫的作用。加息、加税、严打内幕交易等政策组合,政府采取了混合性政策,但不太知道效果会怎么样。利率和税收都将影响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最敏感,反应最快。一些人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不是针对资本市场,是一种误导。利率等宏观政策影响资金成本、投资规模、收益,本来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但资本市场把这个过程瞬间完成,提前消化,马上反映在市场调整上。至于有多大影响,我不好估计。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魏加宁:民生需求需要民主机制来表达 决策不仅要讲民主
存款保险制度渐行渐近 魏加宁称时机成熟
魏加宁称金融监管应建多层次协调机制
魏加宁: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结构性风险
魏加宁:“应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魏加宁简介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