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规划》提出了什么样的工程建设布局。
答:《规划》提出,根据植被地带性分布、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地貌格局与类型等原则,将西藏分为3个生态安全屏障区。一是藏北高原和藏西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区。该区内地势高亢、湖泊众多、气候寒冷干旱、冻融作用强烈,大风沙尘天气多。主要治理任务是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在维系西藏高寒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发展草地畜牧业。二是藏南及喜马拉雅中段生态安全屏障区。该区面积相对较小,自然环境条件稍好,属温性半干旱气候,是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治理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三是藏东南和藏东生态安全屏障区。该区内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属于湿润、半湿润气候,森林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治理任务是加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实施天然草地、野生动植物保护,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适度发展特色经济。
问:《规划》提出的主要建设内容有哪些。
答:《规划》确定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支撑保障三大类十项工程。生态保护方面共包括五项工程。一是天然草地保护工程,实施退牧还草和鼠虫毒草害治理。二是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基本建成全区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因地制宜开展森林火烧迹地更新工程。三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四是重要湿地保护工程,全面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恢复湿地植被。五是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农村沼气、太阳能等工程,优化区域电网和农村电源建设,基本实现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
生态建设方面共包括四项工程。一是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成布局基本合理、多层次的防护林体系。二是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工程,建设灌溉人工饲草料基地、草种繁育基地、绿洲型饲草产业基地、旱作人工饲草料示范基地。三是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开展封沙育草、草方格沙障、砾石压沙等多项措施,治理沙化土地。四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通过封禁修复、水土保持种草、水土保持林等措施并辅以小型水土保持配套工程等,治理水土流失。
在支撑保障方面,实施生态安全屏障监测体系工程,建设地面生态监测站和地面观测点。
问:《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组织保障。《规划》的组织实施,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负总责,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农业部、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协同推进。二是政策保障。认真落实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对草畜平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事业。三是法制保障。西藏自治区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力度。四是科技保障。紧紧围绕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关键问题组织科研攻关,服务好工程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管理能力和广大农牧民素质。五是管理保障。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等各项制度。六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规划》所需投资,根据工程建设性质多渠道筹集,国家在加大现有渠道投入力度的同时,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