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不久,我国第一个、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建成运行,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的新跨越,从而也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昆仑站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顺利建成,得益于我科技人员在修建鸳鸯群岛“熊猫码头”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熊猫码头”建设过程中,随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执行科考任务的解放军理工大学爆破专家齐世福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2009年元旦,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专门向解放军理工大学发来贺信,感谢该校爆破专家及技术人员为此作出的重要贡献。
难 工程部件的损耗率是国内的50多倍
“熊猫码头”位于南极中山站附近的鸳鸯群岛,三面临海,面积2086平方米,为纪念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PANDA熊猫计划)而得名。这个码头的落成,标志着多年来一直制约中山站的卸货码头瓶颈终于被打通,中山站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爆破专家齐世福南极之行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鸳鸯岛码头爆破及其场地平整任务。
南极不仅是个极寒之地,那里的岩石也极其坚硬,难钻难爆。齐世福介绍,中山站周围的岩石含石英量极大,如同车床上的砂轮,施工机械的磨损非常严重。在国内遇到一般性岩石,一部钻机工作10余天才换1个钻头,而这里每天都要换5至6个钻头。相比之下,在南极施工,关键部件的损耗率是国内的50多倍。
“斗齿只剩3个、钻头即将用完、侧齿需要增加”。高硬度、高石英含量的岩石特性,使得施工中的机械部件频频告急。
工程机械没有关键部件,如同士兵有枪无弹。为解燃眉之急,齐世福在国外同行的帮助下,通过空运,及时地将斗齿、侧齿、齿销和钻头等器材送达中山站,保证了施工正常进行。
净 爆破丝毫未破坏南极的生态环境
怎样保质保量地完成码头修建任务,同时又不破坏南极的生态环境,是齐世福最费心血的问题。
接受在南极实施爆破的任务后,国家有关部门首先提出了南极环境保护问题,齐世福带领有关科技人员对此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考虑到远征南极路途遥远,气候多变,炸药放在船上需能忍受万余公里波涛海浪颠簸和赤道酷暑及极地严寒考验,在南极使用时,还需要面对狂风暴雪及看不见摸不着的强静电和极光粒子流,而现有炸药不能满足环保、有效期、高低温差等特殊要求,为此,解放军理工大学的专家与有关单位联合攻关,研制生产出了一种有效期长、爆速高、耐高温、抗严寒的零氧平衡环保型炸药,保证炸药在爆炸时不产生有害气体,而且远离企鹅、海豹等南极生物,并采用松动控制爆破技术,从而避免了爆炸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
绝 爆破点20米外直升机安然无恙
恶劣的南极天气给工程施工造成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像的。如,南极气候干燥、静电多,每次爆破作业前,施工队员都要把手放在冰冷的海水里浸泡许久,以释放静电;作业时不能戴手套,手冻僵了放在胸口暖和一下继续干;在落潮时扎钢筋、立模板,涨潮后全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仅除冰就用了四、五天时间。此外,在涨潮时施工,还经常遇到冰山崩塌,大块的冰疙瘩突然从海水里冒出来的突发情况,环境十分危险。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实施爆破,对爆破技术、爆破精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齐世福说。
为确保施工安全,尽量减少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放军理工大学项目组使用环保型炸药,采用先进的定向控制爆破技术,使炸碎的岩石全部落到了回填区,不远处停靠卸货船只的港区安然无恙,连一块鸡蛋大的石头也没飞进,距爆破点只有90米处的俄罗斯的油罐丝毫没受到影响。
在中山站主楼后直升机坪一侧小山包清除爆破时,距爆破点不到20米的韩国KA-32直升机、四周的主楼及主楼后的冷冻库、氧气和乙炔罐完好无损。爆破结束,韩国机械师郑寅植跑到他们的飞机旁进行了详细检查,当发现飞机未受任何影响时,竖起大拇指说:“中国的爆破技术太神奇了!”
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齐世福和他的队友们先后掘进石方10000多立方,用掉钻头近300多个,成功完成了鸳鸯岛码头穿孔爆破和场地平整任务。
2008年3月19日,鸳鸯岛码头一次性通过验收,码头面积比原先设计面积多出400多平方米,码头边缘向港区外延伸了3米,更加有利于船只靠边和货物卸载。
新建成的熊猫码头是拉斯曼丘陵第一个码头,它不仅是中国在南极中山站建造的第一个码头,也是一个国际码头。它的启用,为中山站周边地区各国考察站提供海上物资运输的服务,中国为人类探索南极事业又做出了新的贡献。(马胜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