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总体规划而言,主要是以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核心,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
而分类规划,则主要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新特点,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政策措施。
每个分类规划是总体规划中有特色的一部分,包括对大学、中学、小学、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终身教育、民办教育等发展,都将分门别类地作出专题性的规划。
“规划要有战略思想和宏观思路,也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温家宝强调。
据杨东平介绍,本次《规划》课题组成员通常由教育系统内部的专家学者和教育部的官员组成,囊括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各地的教育厅局以及教育部的相关人士。课题组在制定规划时间,也会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教育部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
渐进式改革地方先行试点
至于《规划》所涉及到的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温家宝表示,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给予明确的回答”。
他提到了八个方面的问题,亦可看作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
比如义务教育的问题,温家宝提出“要把义务教育办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目前社会反映义务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要找准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我非常赞同教育资金的多样化来源,在全社会崇文重教要利用全社会的资源,这项工作我们也可以列入规划。我们说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报社会最好是投资教育。”温家宝表示。
杨东平说,在美国,大企业的很多主张最后都变成了政府的教育决策。但在中国企业家很少投资教育,在教育问题上基本上是处于失语状态的。“希望政府能给企业家们提供更多的参与教育事业的平台,”杨东平表示,“或许对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将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支力量不容小觑”。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是担负无限责任,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到底担负什么责任,边界一定要划清楚,给民办教育的发展留出什么空间、给予什么奖励一定要说清楚。
“政府定位了,学校才好定位。政府和学校都定位了以后,整个社会支持教育的这样一个功能也才好定位,”张力表示,“要解决好从宏观体制到微观体制的一系列问题,政府的责任是必须要首先界定清楚的。”
关于办学体制的改革,也将是此次《规划》中的另一个重点。
目前的改革思路是: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
温家宝强调,教育是重大民生问题,全社会都很关心。规划的制定要开放,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每一类规划和一些重大问题,都可以拿到全社会讨论,“在争论中求得共识,得到认同”。
2009年的教改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前述参与《规划》制定的教育界人士表示,教育改革最好采取增量改革的方式,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式,从易到难、从能够做的地方开始做起,从有条件的地方开始试点,逐渐的总结经验,逐渐推展;而不采取动存量、突变性的改革。
“我们希望形成一个以地方的经验为依托,逐渐地、有步骤地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的新格局。这样的格局成本相对比较低,虽然进展可能会相对慢一点,但是我们不至于付出很大的代价,冒很大的风险。”他说。
“边研究边试验,先地方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已经得到高层共识,温家宝表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许多工作不能等规划全做好了才进行,“有些看准了的事情,可以先行试点,试验成功了立即实行,这也是我们这次制定规划的一个特点”。
而刘延东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把制定规划与解决当前紧迫问题结合起来,看准了的问题就要着手解决,重大问题要坚持试点先行,试点成功、取得成熟经验后再面上推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