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外贸增长七年首见"负" 预计今年进出口增幅跳水 将降至5% -吴晓求:今年股市"不会太坏 也不会太好" 2009中国股市十大预言 -中纪委09年将严控因公出国(境)经费 广东省长批文艺晚会请大腕 -三鹿原董事长或获产销伪劣产品罪最高刑罚 随州特大命案8人遇害 -国资委对央企投资冲动发预警 央企2008年利润预计同比下降30% -传中国拟设立石油稳定基金 两巨头价格战扩大 京沪油价差超7毛 -期货投资基金有望试点 保监会将险企分四类 两类险企高管可限薪 -中国军舰编队6日抵达亚丁湾 32名中国船员遇海盗脱险 大事回顾 -财政部:09年中国将实施以工代赈支持就业 -预计08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6万亿 09年中央投资或将超过5000亿
首页>>产业经济
钢铁业遭遇寒冬:狂欢之后的迷茫?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1 月 0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 本期嘉宾:

何黎明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常务副会长

贾银松 工业和信息化部

原材料司正局级巡视员

虞 钢 中国钢铁物流专业

委员会主任

连 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谢国忠 著名经济学家

郎咸平 著名经济学家

刚刚过去的2008年跌宕起伏、殊不平静,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全球经济整体下滑,中国经济发展也出现波动,GDP增幅回落至10%以内。为避免经济可能面临的萧条局面,各国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问题来解决。国际上,可以看到美国政府数千亿美元的注资救市行动、欧盟政府万亿美元规模的救市决策;在国内,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拉动内需投资决策后,各地政府追加投资规模累计超过了10万亿元。

这不能不让人对已经开始的2009年抱有几许期待之余,又怀有几丝迷惑。

为理清现阶段经济运行特征,准确把握现代物流行业趋势,帮助钢铁物流产业链上诸多行业实现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发起,西本新干线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1月3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知名经济学家、钢铁行业知名专家及业内企业决策者们,回顾2008年,展望2009年,就当下中国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了深入、全面、广泛的分析、探讨。

钢铁产业遭遇寒冬

中国钢铁市场仍具有长期发展的巨大潜力。中国既是钢铁产销大国,也是钢铁物流大国。2007年,国内钢材产量达到5.6亿吨,2008年前11个月累计已达5.31亿吨

何黎明: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宁可把困难想得严重一些。

从反映后续需求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2008年4月,这一指数最大值曾达到59.9%,10月跌至30.6%,短短6个月时间,下降了29.3个百分点。而反映钢铁行业需求变化的新订单和出口订单指数,更是降到了2005年中国建立PMI指数以来的最低值。2008年六七月,中国钢材市场价格曾达到历史最高水平,8月份开始出现下降,到11月份已降至2006年5月份的水平。预计在短期内回升乏力。这些都说明,中国钢铁市场已进入收缩、回落区间。

虽然,目前中国钢铁市场呈现回落态势,但中国钢铁市场仍具有长期发展的巨大潜力。中国既是钢铁产销大国,也是钢铁物流大国。2007年,国内钢材产量达到5.6亿吨,2008年前11个月累计已达5.31亿吨。这其中所蕴含的市场容量,是要将超过8亿吨的铁矿石、3亿多吨焦炭由产地调运至生产厂家,而后又要将近6亿吨钢材产品,由生产线配送至钢材消费行业或流通市场。因此,中国钢铁市场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仍然会保持适度增长。

2009年,中国稳定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必将对提振钢铁市场产生重大作用。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将有2万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初步计算,可直接拉动1亿吨左右的钢材需求。此外,加大对重点工程、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面的信贷支持、调整出口关税等政策,都将为钢铁市场带来利好因素,其效应将在今年二季度以后逐步显现。

贾银松:目前,中国钢铁业的行业趋势已出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钢材需求下降、钢材出口受阻、国内需求明显减弱、产能过剩后果显现、市场规则缺失导致不规范竞争。

中国钢铁业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企业大面积减产,2008年前11个月产钢同比仅增2.6%,增幅回落14.2个百分点。11月上旬的平均日产水平与6月份相比,减产31.5%。同时,钢材价格急剧下跌,全行业出现亏损。2008年10月份,行业亏损面已达59%。

由于价格持续下跌,市场需求锐减,导致产成品库存急剧增加,钢铁业资金周转困难。2008年9月末,钢铁企业库存钢材量同比增长45%。目前,国内港口和钢铁企业仍有1.2亿吨库存的进口高价铁矿石,平均价格每吨在110美元左右,比当前价格高出40美元。2008年10月份,重点钢企应收账款余额和应付账款余额分别增长42.6%和50.1%。

难以消化的高价矿石,使钢铁业成本与价格出现倒挂。虽然目前国内原燃料价格普遍下降,但因大型钢铁骨干企业高价购进的原燃料库存相对充足,短期难以消化。另外,进口铁矿石60%为长期协议矿,大型钢企在签订长协矿的同时也签订了长协运输价格。巴西矿、澳大利亚矿海运费分别已由2008年上半年最高的每吨108美元和51美元降到目前的8美元和4美元,而长协运价分别为22美元和11美元。

针对这些变化,钢铁行业应采取措施应对,要深入开展挖潜增效,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根据市场需求,实行产需衔接;围绕重点建设工程,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税率,积极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虞钢:全球钢价走低不完全是负面影响,也促使各国政府采取措施使经济恢复正常。在虚拟经济泡沫破灭的格局下,实体经济跨行业协作发展,将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使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发展特征。因此,处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中,建立“钢铁物流战略合作供应链”新格局尤为重要。

2008年,钢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受到冲击:源头铁矿石遭遇进口长协矿高价套牢,钢铁生产面临进退两难尴尬境地,钢贸流通领域遭遇寒冬,众多商家经营处境艰难,金融服务企业遭遇价格腰斩后的坏账增加风险,终端用户始终面临不知该何时买钢材的窘境。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均遭受到了来自于宏观经济增长减速后的寒冬气息。

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整个行业内尚未有效形成“钢铁战略合作供应链格局”,钢铁流通行业没有担负起“上下游和谐畅通渠道架构者”的责任。只有充分融合上下游及关联产业力量,钢铁物流产业链上的钢铁原材料供应行业、钢铁生产行业、钢铁流通贸易行业、物流行业、钢铁消费行业、加工配送行业和金融服务行业合作经营,才能使企业发展立于竞争优势地位。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体化、信息化的平台硬件载体。

此外,2009年,铁矿石巨头提出的铁矿石指数式定价模式或将成为现实,这对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超过50%的中国钢铁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所谓“指数式定价”就是“随行就市”,进行现货贸易,国际巨头这一次提出的“指数式定价”是到货价格,其中包含了运价费用。倘若指数式定价模式得以实现,铁矿石供应商便可以灵活调节产能,在指数价格的变化中博取利益最大化,钢铁企业失去了生产控制权。但一番博弈之后,国内钢厂接受铁矿石巨头的这一新定价模式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因为一方面,国内众多钢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竞争对手,同盟本身就有内部分歧;另一方面,国内需求相对较为强劲,这从客观上要求钢铁业保持产能规模。

提升供应链附加值

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未来要发展创造价值的大物流环节。尽快实现“6+1产业模式”的改进,才能应对深层次的产业危机

郎咸平:目前,中国危机与转机并存,现在只是深秋,春节过后才是冬天。

我国制造业急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去几年企业把经济泡沫当作常态,造成产能大幅过剩。我国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一半由欧美市场消费,当美国经济萧条需求下降,以往盲目扩大的产能就严重过剩,即使没有外部危机,制造业也会逐渐走向萧条。而美国“次贷危机”好比“三聚氰胺”,在破坏金融体系的同时,还产生了一种“信心”危机,以此导致整个工商链条渐次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国际分工来看,我国虽然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却处于价值最低的产业链条底端,而且仅有制造这一环节,这就是中国制造业在危机中难以抗压的主要原因。在包括产品制造和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的“6+1”产业链中,产品的巨额利润基本被后6个流程所垄断,制造环节的利润率非常低,且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动力为代价。

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未来要发展创造价值的大物流环节,由龙头企业推动,配套企业跟进,以产品为出发点,尽快实现“6+1产业模式”的改进,才能应对深层次的产业危机。目前,广东的部分企业已经着手进行这一整合。而短期内,企业应保持“现金在手”的理念,减少甚至停止投资,保证高现金流。

财政刺激:

投资还需有力监管

应谨慎使用财政刺激基金,低效率的工程不能为国家带来长期效益,要把财政刺激基金投入在促进国家长期发展的项目上。城市化可能是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中国应该集中资源,兴建超级城市

连平:尽管近期中国经济增长率迅速下滑,对中国经济在2009年的增长不应太过悲观,今年第二季度,在消耗库存、政策显效后,我国经济将有所回暖。

目前,在看到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中国经济本身的3个趋势:

第一,我国经济增长有基础性因素,如城市化建设、重工业化建设等。

第二,我国现在的财政金融状况完全能支撑未来两年内1.18万亿元的投入。而且,我国现在的财政赤字率和负债率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即使今年和明年发行1万亿元的债券,财政赤字率也仅是达到国际公认的标准线,即赤字占GDP的3%左右。而我国的负债率仅有20%左右,目前看来,我国财政状况有能力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都在12%以上,银行流动性非常充裕,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内银行不良资产压力有所上升,但总体平稳,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幅波动。因此,银行业在配合积极财政政策上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第三,现在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强烈地传达出一个信号,就是货币政策要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总体说来,未来两年内这些因素都将发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4万亿元投资计划提出后,地方上相继提出的投资计划已达到18万亿元,这个数字还会不断上升,突破20万亿甚至25万亿元,尽管其中有一些水分,但确实反映了各省都有强烈的扩大投资的冲动。这就需要避免一拥而上重复建设,导致浪费。现在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能否保证8%的增长率,而是对目前已经出现兆头的盲目投资热能不能进行有力监管。

此外,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就业,不但要关注增加了多少就业岗位,也要统计流失了多少,看两者能否相抵。

谢国忠:信贷危机中,财政刺激比降低利率更有效,但财政刺激不能治本,应重视其风险。

当信贷泡沫破灭时,降息是稳定因素,减少了贷款人的利息成本和破产几率。但通过增加贷款需求,并不能给经济活动再充电。我不是反对降息,而是当利率接近于零时,应该关注未来的通胀恶果。降息刺激经济的方式是鼓励借款。但相比美国,中国降低利率的正面效应更少,负面效应更多。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消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的消费信贷几乎不存在,降低利率刺激金融消费只是美好的愿望。

目前情况下,财政刺激肯定是有效的。通过财政刺激增加债务人的收入,假以时日,他们的资本基础会得到改善。通过直接刺激需求或者增加收入,经济将被改善,借款人更加有信誉。但是,财政刺激应该只适合贸易顺差的国家。

应谨慎使用财政刺激基金,低效率的工程不能为国家带来长期效益,要把财政刺激基金投入在促进国家长期发展的项目上。城市化可能是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中国应该集中资源,兴建超级城市。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3倍,居住用地是美国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中国的城市应该是美国的8.6倍。这听上去很惊人,但很有意义。大多数人理解城市化有巨大的基础建设规模效应,却不理解有创造工作的规模效应。考虑到劳动力的差异,大城市比小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记者李媛)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相关文章:
钢铁业振兴规划已制定 1亿吨落后产能需淘汰
聚焦2008年中国钢铁业发展的3个关键数字
钢铁业狂欢后陷迷茫 市场一瞬间被踏空
媒体称日照钢铁被重组引发钢铁业最大规模裁员
美钢铁业反对中国取消钢材出口关税 称补贴过多
7000万吨铁矿石豪赌 钢铁业饱尝300亿浮亏苦果
钢铁业降薪幅度高达50% 裁员危机涌动 中方重申不存在政府补贴
钢铁业降薪幅度最高达50% 裁员减薪危机涌动
取消出口关税 钢铁业每月“减负”3亿元
图片新闻:
海关总署预警:外资加强控制我粮食领域 应保证粮食安全
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方案获批 700亿元投向试验区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