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银行间的争斗
前所未有的煤炭资源整合大潮,到底会产生多大的资金流?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从整合的整体规模来看,大企业整合资金加上原煤矿主的补偿款,至少已达千亿规模,这比全省银行业投向煤炭行业的总贷款余额,819.64亿元还要多出不少,能否抓住这个大蛋糕,的确需要银行拿出些"真功夫"。
尤其是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想要从国有银行大哥那里夺食,必须得拿出看家本领来。
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各家股份制银行迅速出台了灵活多变又有针对性的政策,一时间,各式各样的授信方案铺满了银行经理们的办公桌。
为了争夺最后的余粮,各家股份制银行的方案比拼,一时间如江湖般刀光剑影。
"本身银行之间就是一个很微妙的关系,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你稍微有什么动作,对方立马就能洞晓,所以那时候都想着如何作出最好的方案来,在击倒竞争对手的同时,争取到更多的客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股份制银行人士说。
2010年2月,尽管各家银行对煤改的资金投入已经告一段落,但对于自己手头的授信方案,银行还是不愿意公开。记者在一家股份制银行采访期间,对方本已准备好该行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最终还是未向记者公开。
在国有银行依托政府发放大额的贷款后,一些弊端也逐步显现。首先是贷款审批手续烦琐,一项资金的到位往往需要很长的运转周期,再者其少有变化的放贷方式,也并不适应煤改的高速运转。
此时,相对灵活的股份制银行的优势便得以显现。
"根据我们了解一部分煤老板并不是太有意愿参与国有矿控股,及时的获得资金进行转型才是他们的想法,而国有矿本身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清晰地完成整合更加有利,我们思考,是不是我们作为银行,帮助煤老板将股权转化为债权,再由我们将债权变现,及早地将这一部分资金推向市场。"民生银行高层说。
个性化服务
为了争取市场份额,不少银行推出个性化服务。
对于这一模式的思考,民生银行已经进行了很久。目前的情况,国家规定股权投资不能够进行信贷支持,二是短期贷款不能够长期使用。那就造成了煤炭资源整合当中最为关键的钱的问题很难解决。而这样一种模式恰恰能将各方利益最大化。
绞尽脑汁想要分一杯羹的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出台了自己最新的授信方案。光大银行在客户策略上,通过不断巩固现有的优质大中型客户,并依托供应链融资业务,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优质中小型客户的占比,逐步优化客户结构。而在产品策略上,也提出了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极力推动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不少股份制银行,甚至采取了多个部门联动作业的模式。如华夏银行太原分行就被其总部认定为煤炭行业发展特色行,并牵头总行信用风险管理部、投资银行部、计划财务部等多个部门联合支持营销,在信贷政策、信贷审批和风险资产配置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相比国有银行较长批复周期,光大银行在一笔贷款发放的时间不足一月,为某企业的整合赢得了不少的时间。
个性化服务,也被运用到了此次资金的投放中,光大银行采取的一户一措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个别客户提供了相对优质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