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轻工业振兴规划有望本月推出 石化业不涉及项目金额 受益股一览 -乌苏里江制药产双黄连注射液被紧急叫停 召回 药监局曝监管漏洞 -外交部:圆明园流失文物理应归还中国 我律师团或对拍卖文物起诉 -能源局力挺煤企涨价 电煤谈判僵局松动 五大集团拟购澳洲进口煤 -太空垃圾至少3000吨 危害严重成航天器天敌 -习近平痛批外国人对中国指手画脚 姜瑜:与达赖问题绝不让步/实录 -四成城市房价跌回一年前 降幅扩大 北京房价自2004年以来首降 -多美滋奶粉致结石患儿增至63名 超市开始接受"特仑苏"牛奶退货 -旱情不会致粮价攀升 部分地区粮价还下走 三方面发力抗旱 实录 -八省旱区受旱麦田已灌溉近六成 将现降水 警惕国际市场炒作粮价
首页>>国际经济
专家详解金融海啸:美国实体经济长期失衡是根本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2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编者按: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步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所罕见。目前,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初露端倪,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显著上升,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以期缓和经济衰退的趋势。在积极应对危机的同时,思考金融海啸的成因、传导机制和后果,并寻求有效办法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这一宗旨出发,本文全面分析了金融海啸产生的根源,客观审视其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和有利机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金融海啸的成因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海啸,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根本上讲,金融海啸是美国实体经济长期失衡的集中反映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模式以“高消费、高负债”为主要特征,居民储蓄率偏低,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实体经济失衡通过经常项目持续逆差和资本项目资金流入得以缓解。但随着美国政府赤字和居民债务的不断增加,这种经济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再加上美国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经济的脆弱性加大,抵御内外部冲击的能力下降。一旦经济和金融领域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这次危机中,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先是房价下降引起债务偿付风险,进而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和金融机构的连锁破产,并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造成经济衰退。

(二)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误是金融海啸的直接原因

从2000年开始,在贸易逆差和军费开支猛增的背景下,美国的外贸状况和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美联储和布什政府为避免经济下滑,采取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长期维持低利率,造成流动性泛滥,直接推动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经济泡沫化的风险日益明显。2004年初,美联储开始加息周期,连续17次上调利率,借款人难以承受房贷负担,违约现象逐渐增多,房价开始下跌,一些提供次贷的金融机构相继出现财务危机。2007年夏,长期积聚的风险集中释放,美国次贷危机终于全面爆发。

(三)金融机构过于宽松的贷款条件和过度的金融创新是金融海啸的重要诱因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放贷机构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业务利润的快速增长,忽视风险管理,盲目降低贷款条件,甚至编造虚假信息,使不合格借款人的借贷申请得以通过。在信贷市场风险不断上升的同时,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杠杆交易产生风险放大效应,次贷这一单一市场的风险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并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迅速传递到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最终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四)金融监管体系存在重大缺陷是金融海啸的制度根源

长期以来,美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力,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自实行混业经营以来,美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产品日趋复杂,但监管当局没能充分评估并消除金融市场不断积聚的风险,未能及时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而采取有效的监管行动。此外,美国金融监管以机构监管为主,功能监管较弱,在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制度安排不仅难以实施有效监管,还有可能因内部协调难度大、分工不明确而延误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利时机,致使金融体系风险进一步累加而形成系统性风险,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以危机的形式爆发。

(五)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海啸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不断暴露出的问题看,评级机构对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评级模型和标准存在重大偏差,在评级中没有准确反映并揭示产品的风险,有误导投资者之嫌。同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表现出较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对那些高风险产品给予了很高的信用评级。一旦出现危机,评级机构又一改此前的态度,大幅下调这些产品的信用评级,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震荡,反映出评级机构自身信用缺失的问题。

来源: 国际金融报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受金融海啸冲击 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停工一年
金融海啸催创业潮"书生老板"巧解就业难
金融海啸影响有多远?推动中国增长方式转变
无惧金融海啸 国内光伏项目仍“顶风”上马
金融海啸波及到部分专业就业 高校开始积极应对
金融海啸冲击法国建筑业 房地产危机征兆显露
金融海啸来了 中国留学生现在去哪留学最划算?
外贸服装退单减单增多 金融海啸导致尾货增两成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 银证保携手应对金融海啸
图片新闻:
福建贵州四川三地连续发生森林火灾 贵州毕节2人死亡(组图)
上海率先松动户籍政策 或引发全国连锁效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