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行业运行报告全文(2007年6月)
今年上半年,在国务院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呈现出两位数增长的好局面,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生产继续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市场价格稳中趋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实现利润继续增加;对外贸易活跃,出口逆差扩大。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偏高,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一、化工行业生产运行状况
1、工业总产值分析
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2467.5亿元,同比增长30.4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5.1个百分点。在重点跟踪的65种产品中,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的有63种,占96.9%,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47种,占72.3%。
从化工行业子行业的工业变动情况看,1-6月累计,工业总产值增长较快的子行业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合成材料制造,1-6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193.5亿元,同比增长39.43%,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7.06个百分点,居行业首位;第二个是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340.75亿元,同比增长29.9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2.63个百分点;第三个是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实现工业总产值1143.97亿元,同比增长27.8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19个百分点。而农药制造因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再加上今年病虫害减少,因此生产增长有所放慢,1-6月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84%,增速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2.主要产品产量分析
(1)有机化工原料生产
2007年1-6月,有机化工原料生产呈快速增长趋势。1-6月累计,精甲醇产量为459.5万吨,同比增长34.15%,其中6月份产量76.7万吨,同比增长16.45%,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乙烯、纯苯累计产量为527.5万吨、221.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66%和28.97%。冰醋酸产量为72.9万吨,同比增长1.58%,其中6月份出现恢复性增长趋势。
从涂料生产情况看,1-6月累计,我国共生产各类建筑涂料85万吨,同比增长16.4%。生产油墨、颜料、染料17.6万吨、87.3万吨、64.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72%、12.68%、15.65%。
(2)化肥生产情况
今年上半年国内化肥市场整体状况供求失衡,除钾肥供应仍略显紧张外,其它主要化肥品种均呈现供大于求局面,其中被称为化肥市场“风向标”的尿素供应过剩最为突出。上半年,我国化肥产量增长速度较快,但增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6月,全国农用化肥产量为2878.3万吨,同比增长12.3%,低于2006年同期3.2个百分点。其中,1-6月累计尿素产量1241.7万吨,同比增长14.07%,其中6月份同比增速为10.17%,产量增长进一步下降。
上半年,我国农药产量大幅增长,增幅约为25.57%。1-6月,全国农药原药产量85.6万吨,同比增长25.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8.7个百分点,为8年来同期最高水平。
(3)合成材料产量
1-6月累计,合成树脂及共聚物累计产量1491.6万吨,同比增长19.52%。其中,聚氯乙烯产量473.5万吨,同比增长22.49%,聚乙烯产量346.7万吨,同比增长19.77%,聚丙烯产量345.1万吨,同比增长20.89%。
1-6月累计,合成橡胶累计产量108.5万吨,同比增长14.16%。其中,顺丁橡胶产量为22万吨,同比增长4.01%。
二、市场销售情况分析
1、工业销售产值
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销衔接良好,石化产品销售率为9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产销率较高的有:化肥98.9%,轮胎99.2%,胶鞋99.1%。1-6月累计,我国化工行业共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2131亿元,同比增长30.6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5个百分点。
从具体子行业看,1-6月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增长最快的是合成材料制造业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其中,合成材料制造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119.26亿元,同比增长37.9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6.24个百分点。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实现工业销售值3274.77亿元,同比增长30.51%,目前仍然是拉动整个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进出口情况分析
由于国内供给能力扩大,我国对化工产品的进口依存度明显降低,主要化工的进口增速明显放慢,而出口增速明显上升。
(1)农用化学品
1-6月累计,我国共进口肥料646万吨,同比增长23.5%,进口增速创下近两年的新高。其中,今年上半年我国钾肥进口大幅增长,累计进口505.1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达65.1%;进口额11.3亿美元,同比增长87.3%。进口氯化钾平均单价224.1美元/吨,同比上涨13.6%。由于国内自身产能过剩及国际价格大大高于国内,磷酸二铵仅进口54万吨,同比下降43.9%。
2007年1-6月份连云港口岸进口化肥呈现数量猛增、品质明显提高、价格上扬的趋势,共进口各类化肥26批次、51.54万吨,货物总值1231.47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4%、153.53%、174.73%。吨均价为238.91美元,增幅8.36%。进口的化肥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磷酸氢二铵、磷钾双效复混肥和氮磷钾三效复混肥六个品种,主要来自俄罗斯、加拿大、白俄罗斯、美国、约旦、日本、智利、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有机化工原料
1-6月,全国进口有机化工原料988.7万吨,同比增长18.7%;进口贸易额126.3亿美元,同比增长46.7%。进口量最大的产品苯乙烯继续大幅增长,上半年进口量达142.6万吨,同比增长23%;进口平均单价1297.3美元/吨,同比上涨25.7%。对二甲苯受国内对苯二甲酸产能过快扩张的影响,进口暴增,进口量达140.5万吨,同比增长了96.9%;进口单价也大幅上涨,平均为1157.3美元/吨,同比上涨19.1%。甲醇进口受到国际价格大涨以及国内产量快速增长的影响而大幅下降,进口30.4万吨,同比下降51.8%;进口平均单价295.6美元/吨,同比上涨16.3%。
2007年1-6月累计出口统计中,分散染料、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进口量、耗汇额均呈下降趋势;碱性染料进口量下降、耗汇额上升;硫化染料、还原染料进口量和耗汇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以硫化染料增长幅度最大,进口量增加66.77%、耗汇额增加88.07%。活性染料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59.93% ,同比上升10.86;用汇额占总用汇的50.19% ,同比上上升8.96% 。
3.合成材料进口
2007年6月全国进口重点商品中,初级形状塑料达到了157万吨,上半年进口总量达到了946万吨,金口额15432758000美元,相比2006年上半年进口量883万吨,进口额12574926000美元,进口量增加了7.1%,进口额增加了22.7%。
聚酯类产品的进口明显增长。1-6月,ABS树脂累计进口101.9万吨,同比增长6.3%,累计进口聚酯83.3万吨,同比增长20.7%,聚酯切片15.2万吨,同比增长86.6%。
从出口情况看,由于化工产品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因此出口越来越受到限制。1-6月累计,我国共出口合成有机染料13.9万吨,同比增长15.4%,出口聚氯乙烯41.1万吨,同比增长54.3%。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药出口继续稳定增长,累计出口量24.7万吨,同比增长12.5%;出口额6.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出口7.1万吨、2.6万吨和13.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6%、12.8%和8.6%。
三、主要化工产品价格继续处于高位
受原油价格波动和供需关系的变化影响,我国主要化工产品价格也出现一定的波动。总体特征是多数有机化工产品市场走势较为强劲;化肥和农药市场比较稳定;合成树脂价格小幅上涨;橡胶及其制品略有下跌。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重点跟踪的174种产品中,价格上升的有107种,占61.5%,价格下降的有64种,占36.8%。
1、有机化工产品
在71种主要有机化工原料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其中丙烯上半年月平均市场价格11700元/吨,同比上涨14.7%,环比上涨4.5%。甲苯6月平均价格7750元/吨,同比下跌12.7%,环比下跌1.9%。冰醋酸7563元/吨,同比上涨14.6%,环比上涨13.5%。PTA平均价格9300元/吨,同比山寨9.4%,环比上涨4.5%。
2、化肥价格
6月份,国内市场化肥价格稳中略升,但主要肥种尿素价格仍低于上年同期。据统计,6月份,尿素平均价格为每吨1790元,环比下跌0.6%,同比下跌5.8%;碳酸氢铵零售价格为每吨580元,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8%;磷酸二铵零售价格为每吨2582元,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9%;氯化钾零售价格为每吨2000元,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2%。
1-6月,国内市场尿素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吨1806元,同比下降2.5%;国产碳酸氢铵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吨560元,同比下降0.6%;国产磷酸二铵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吨2559元,同比上涨0.9%;进口氯化钾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吨2161元,同比上涨0.9%。
3、合成树脂价格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合成树脂产品价格小幅走升。通用5型聚氯乙烯市场均价为7730元/吨,同比上涨10.4%,环比上涨5.5%;低压聚乙烯12480元/吨,同比下跌6.5%,环比下跌1.3%;高压聚乙烯13600元/吨,同比上涨5.4%,环比上涨11.9%;由于原料苯乙烯价格涨势较强,聚苯乙烯价格上涨同比13.5%,是5大通用树脂中涨幅最大的;聚丙烯均价为12125元/吨,同比下跌1.4%,环比上涨3.6。橡胶及其制品市场走势略显萎靡。天然橡胶(SCR5)上半年市场均价为20503元/吨,同比下降7.1%,丁苯橡胶、丁腈橡胶分别下降0.9%和8%。(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