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产能500万吨钢企仅21家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3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常志鹏 王炳坤) 中国钢铁协会30日发布的行业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正在进一步下降。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2.3亿吨,同比增长18.92%。年产钢百万吨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同比增长14.5%,比行业平均增长低4.3%,地方小企业产量同期增长36.81%,比全行业平均水平高17.89%。

产业集中度低已经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软肋。有关部门统计显示,中国现有钢铁生产企业762家。2006年,全国排名前五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4。目前中国产能在500万吨的钢铁企业全国只有21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介绍说,2006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4亿吨,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1/3左右,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尽管中国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却没有规模和技术等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大企业。

对于合并重组的必要性,武钢集团战略研究室主任朱永红说,业内外都已经意识到了必须合并重组以提高竞争力,但问题是目前钢铁行业中几乎没有“休克鱼”。

按有关企业管理理论,如果用市场的办法合并重组,首先要有处于“休克”状态的企业,这样才能给龙头企业合并的机会。

据了解,钢铁行业已经提到“国家”层面上的合并重组目前最成功的莫过于宝钢与新疆八钢的联合了。探询成功原因,宝钢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吴东鹰说,主要应归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从一开始态度就非常积极,所以合并重组进行得很顺利。事实证明,两家联合后优化了资源配置,带来了双赢的效果。

罗冰生认为,钢铁行业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不是每个企业都盲目扩大规模,也不是把在一个省或一个地区内的所有企业不加选择地组合到一起。

罗冰生认为,各地政府在联合重组中发挥作用特别重要。因为目前被钢铁业比较认可的“四大基地”方案,几乎全部是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即以鞍钢—本钢为核心的东北钢铁工业基地、以首钢—唐钢为核心的华北钢铁基地、以宝钢—马钢为核心的华东钢铁基地和以武钢—攀钢为核心的中西南钢铁工业基地。其中涉及的钢铁企业一般都是地方政府的税收大户。所以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利益直接关系到重组的推动力。

据了解,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已制定了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几个高耗能产业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初步方案,将采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推动落后产能淘汰。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内调控外垄断 下半年钢企利润将缩水5% 纺织服装业境况堪忧
中国钢铁再遭海上"暗算" 钢企应延伸产业链
中国矿产资源浪费严重 六钢企组建创新"航母" 有望减排亿吨
中国钢铁业跨地域重组:12天内两大步 我国钢企世界排名下降
中钢协与钢企达成共识 拒绝印铁矿石单方面提价
商务部官员:我钢企遭遇27项反倾销调查
个别钢企低价进口高价倒卖 中钢协酝酿抓内鬼
中钢协:上半年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利税增长67.35%
重庆钢铁集团将搬迁 拟建西部最大船舶用钢基地
中钢协预计下半年钢铁出口上半年下降40%-50%
中国经济可强劲增长20年 不必忧虑钢铁需求潜力
三季度行业景气将回落 钢铁业价格预计稳步上扬
上半年国企利润7535亿元 钢铁业增116% 居榜首 石油业降10.7%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