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资源贸易关系环保 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瓶颈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2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虽然上周五中国央行宣布加息以来,国际油价出现了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但是,在周三,国际油价再次大涨。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2.32美元,收于75.88美元。

油价大幅上涨的背后,是中国原油进口的连续大幅增加。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原油净进口达7972万吨,同比增长13.4%。这个速度看上去并没有多高,只比GDP增速高了一点点。然而,这对于产量增长极其缓慢的全球石油市场来说,却是一个“大”数字。因为按此速度计算,今年全年,我国净进口原油的增量将达到186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全球原油增产的量全部被我国吃掉还不够。2006年全球原油增产的总量也只有1730万吨。

这样的形势延续下去,无疑会导致高企的石油等资源价格继续飞涨,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仍是中国无疑。可以说,以石油为主的重要资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自2003年出现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中国经济就一直维持在高位运行,但当去年经济在高位重新出现强劲上涨时,曾经困扰我们的煤电油运却再没构成障碍。煤荒、电荒、油荒,这些曾经时髦的词汇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增长还可以更高?

恐怕很难这么说。因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不仅仅包括国内因素,也包括国际因素。如果说类似煤、电、运这样的国内瓶颈可以靠自身加快建设以取得突破,那么,类似石油资源这样的国际瓶颈则是我们无法突破的。

除了资源,贸易关系也是一个制约中国经济的重要国际瓶颈。今年5月,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指数同比出现了极其罕见的上升,这或许会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稍有缓和。虽然中国产品价格的上升和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美国居民福利的下滑,但是,这并不是美国人所注重的。一旦贸易逆差继续急剧扩大,或者就业率有所下降,贸易战火随时都可能重燃。

此外,环保的瓶颈也会很快凸显出来。目前,环保方面的国际舆论对中国越来越不利。美国大气物理学家拉玛森近日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上撰文指出,美国西海岸四分之三的黑碳颗粒污染物都是来自亚洲的空气带来的。这种说法颇耸人听闻,但国际社会对中国环保方面的关注度在急剧上升却是事实。如果美国与其它主要经济体就二氧化碳减排等环保问题达成一致,中国将面对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

国际瓶颈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对宏观政策进行及时调整。主动控制出口,应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选择。一来可以减轻国际压力;二来也可以降低投资增速,为经济降温;此外,增强国内市场的供应能力对于控制通胀也大有益处。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相关文章:
花旗沈明高:中国经济可能“超趋势”增长
IMF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测至5.2% 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发改委解读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受益中国经济 全球最大矿产企业利润额创出新高
人口红利将带来中国经济黄金十年
国家统计局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姚景源:中国经济没过热 下半年宏观调控稳定现有政策
百位专家把脉中国经济:股市续牛 房价再涨
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一览
统计局发言人详解中国经济增长比预期快的原因
林毅夫:中国经济充满难用现有理论解释的新现象
全国人大财委会为中国经济运行的"三过"问题把脉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