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资源保障。“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年供水能力30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发挥作用,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缺水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在全国灌溉用水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节水和调整用水结构,净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万亩-3000万亩,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水利保障。
3、防洪减灾。“十一五”期间,大江大河重点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规划规定的防洪标准,特大城市防御100年一遇以上洪水,大城市防御50-100年一遇洪水,中等城市防御20-50年一遇洪水;重点海堤能防御50年一遇潮水位加8-12级风;重点低洼地区排涝标准基本达到3-5年一遇。
4、节约用水。“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5亿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自然降水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比现状降低约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得到加强,再生水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以上;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全面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
5、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十一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30万平方公里;部分生态脆弱或生态严重损坏的河流得到初步治理;湿地面积得到合理恢复;地下水超采趋势减缓。 12
(
二)主要任务
1、水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水源建设。加快前期工作,按计划完成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任务,解决好水污染防治和水源地保护问题,加快受水区配套工程建设;加强西线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建设辽宁大伙房输水、宁夏扶贫扬黄、山西引黄入晋等跨流域和区域调水工程。继续实施《“十五”期间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研究制定“十一五”大型水库和中型水库建设规划,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重视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移民安置、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协调好各方面意见,适时开工建设一批综合利用大中型水库工程。在地下水有一定开发潜力的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华北等超采区和沿海海水入侵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改善地下水超采区的环境状况;加强三江平原等地区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善局部地下水超采状况。在干旱缺水地区和山区,因地制宜修建中小微型蓄引提工程和雨水集蓄工程,在沿海缺水城市和岛屿,积极进行海水资源的利用。
保障饮水安全。对农村,重点解决饮用水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微生物病害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东部较发达地区要率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统筹供水。国家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对城镇,合理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健全水源地监测系统和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根据各地水资源条件,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区域水资源状况,优化、调整水源地,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城镇供排水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大中城市根据条件逐步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城市备用水源。
2、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农业节水。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布局和规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用水结构,实施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建设先进的节水灌溉体系和旱作节水农业体系。在西北等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地区,做好以水定灌溉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继续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减少输水损失和田间无效蒸发;在有条件的地区,配合农业综合措施、旱作节水和土地平整保墒,推广喷、滴灌等先进节水增效技术。新灌区要全部建成节水型灌区。
城市和工业节水。城市发展和工业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加强城市和工业节水。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力开展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积极推行以节水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耗水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工业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实行计划用水和超定额加价制度,全面推行和普及节水器具,加快城市供水管网设施改造,到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运行超过50年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减少跑冒滴漏;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大力推进再生水和雨水利用,增加城市可利用水源。缺水城市的新建、改扩建工程、居民小区应配套雨水集流利用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在沿海地区缺水城市,积极开发利用海水(微咸水)资源。
3、防洪减灾
加快以治淮为重点的大江大河治理,完成嫩江尼尔基、右江百色、四川紫坪铺、湖南皂市、河南燕山、安徽白莲崖等枢纽工程建设,适时开工建设一批防洪重点工程;继续开展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对蓄滞洪区进行合理分类,优先安排使用频率较高、在流域防洪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尤其要进一步重视在蓄滞洪区内生活和生产的群众的安居问题,采取综合措施,为群众建设安全住房创造条件。加强国家确定的重点防洪城市和重要经济区的防洪工程建设,通过制定城市河湖治导控制线,避免城市向洪水高风险区发展,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城市水系综合整治,构建城市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中小型水库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强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山洪灾害防治。避免城镇和居民点向山洪灾害易发区扩展,引导现有高风险区的人口有序外迁。重点建设东海和南海沿海地区的标准海堤。按规划实施第二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行政区界水文站网建设,完成跨界河流水文站网和中央直属水文站网改造。完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扩大应用系统的覆盖范围,加强系统的应用工作。加强暴雨洪水预测、预报和预警设施建设,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三江”源区、内蒙古草原区、重要水源地等实施重点预防和保护。对晋陕蒙接壤区、豫陕晋接壤区及西部开发建设等区域实施重点监督,减轻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首都水源区、晋陕蒙砒砂岩区、珠江上中游石灰岩地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加强对水土流失主要来源区的治理,开展以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治土与治水相结合的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工程;改革传统耕作模式,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地表水保护。重点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和输水沿线、三峡库区、承担供水任务的大中型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加大“三河三湖”等水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库的治理力度;在加强治污和整治入河排污口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通过优化水库闸坝调度运用方式、加快换水周期以及清污分流、引清释污、底泥清淤等措施,改善水质,增强水体的净化能力。
地下水保护。加强黄淮海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重点增加南水北调受水区、大中城市、重要水源地、大面积超采区的地下水监测站网密度,加强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实现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有效监控。结合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合理置换地下水,对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已覆盖的地区,限期封闭自备井,有条件的要采取措施回灌地下水,增强水源的应急储备,压缩地下水开采量。
河流湖泊和湿地水生态修复。努力维护河流建康,通过生态补水、面源治理等综合措施,逐步修复部分生态脆弱河流、湖泊、湿地的水生态系统和部分城市水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净化作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继续实施塔里木河、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启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
5、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生产能力;扩大灌区特别是井灌区高效节水示范区范围;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和土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结合水源工程建设,适量开发建设后备灌区。加快对中部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大型排涝泵站的改造,恢复和改善灌排条件。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适当发展节水灌溉饲料基地和人工灌溉草场,配合禁牧、轮牧、休牧、舍饲圈养和异地搬迁、转产安置等措施,促进草原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发展小微型水利工程。根据血防工程与水利工程相结合的原则,按规划开展主要疫区的水利血防工作。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小水电资源,按规划继续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河道水系整治,推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实施改水改厕,保护水源,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
专栏3 水利发展主要任务
水资源开发利用
——按计划完成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任务,解决好水污染防治和水源地保护问题;加强西线工程前期工作,研究对调水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受水区经济政策
——建成四川武都、海南大隆、吉林老龙口、新疆下坂地等水库工程
——续建辽宁大伙房输水、宁夏扶贫扬黄、山西引黄入晋、甘肃引洮供水等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
——开工建设青山嘴、九甸峡、桃山二期、青龙山、山口岩、金钟、合溪等水库工程
——继续支持云南“润滇”、重庆“泽渝”、四川“兴蜀”、贵州“滋黔”等中型水库建设
——保障饮水安全。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建设重点城市备用水源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等重点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
——推进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的节水改造
——在城市全面推行和普及节水型器具
——加快城镇供水管网设施改造
——大力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
——加强雨洪水、海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
——积极鼓励发展节水产业
防洪减灾
——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进一步加强行蓄洪区、平原洼地治理等工程建设
——加强大江大河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完成全国第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按规划实施完成第二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建成右江百色、嫩江尼尔基、黄河西霞院、岷江紫坪铺、澧水皂市等控制性枢纽工程,继续开展重大枢纽工程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完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完成跨界河流水文站网和中央直属水文站网改造,加快行政区界水文站网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重点实施长江、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首都水源区、珠江上中游石灰岩地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治理
——加强对水土流失主要来源区的治理,实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
——推进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建设
——加大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三峡水库及上游区、“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力度
——继续实施塔里木河、黑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和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启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
——加强地下水保护
——实施流域生态与环境修复工程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推进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扩大实施范围
——启动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改造工程
——实施血吸虫病疫区水利血防工程
——加快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农村河道水系整治
——有条件的牧区,扩大以节水灌溉饲草料地为主要内容的牧区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