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源以煤为主 污染状况加剧
我国是富煤国家,整个能源结构中煤占90%以上,每年全国消耗煤达到6亿多吨。根据BP世界能源数据统计,2006年全球能源消费石油平均占35.8%,天然气平均占23.7%,煤炭平均占28.4%,而中国煤炭比率却高达69.7%。中国这种资源条件决定了未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未来煤炭为主的污染排放仍然会居高难下。
200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烟尘、化学需氧量等相当一部分污染物的排放量并未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严重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变化难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中国,通过技术创新将污染严重的煤资源转化为洁净能源,具有战略意义。这种转化单纯依靠国家和少数科研机构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引领千百万企业"八仙过海",自主创新,共促转化。在这方面,陕西海浪公司就是一个难得的示范样本。他们自主研发的"海浪高效节能微排放燃煤锅炉",不仅能节煤30%,而且污染排放已趋近于"0"。如果国家及时给以强力扶持和推广,其在节能减排方面所产生的带动推进作用将是十分惊人的!
4.行业节能减排不平衡 喜忧参半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下,我国的节能减排已初见成效,虽然2006年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但2007年首次实现了双下降目标,目前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可谓喜忧参半,任重道远。据我们调查,各主要行业节能减排状况如下:
(1)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煤炭行业原煤综合能耗由2006年30.13千克标准煤/吨,减少到2007年上半年的26.85千克标准煤/吨,下降了10.89%。同时,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加强煤炭清洗生产和综合利用,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国原煤入洗总量由2000年3.7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53%。到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煤矸石、煤泥、瓦斯电厂300余座,年利用低热值燃料近9000万吨,相当于回收和节约3500多万吨标准煤。但是,作为煤炭终端用户的企业节煤降耗、减少排放的进展仍然不大。像陕西海浪公司这样突破性的节能减排创新成果仍然是凤毛麟角,制约着各地节能减排水平的整体提升。
(2)电力行业节能减排进展较好,但是提升值和稳定度仍未达到预期标准。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供电标准煤耗由370克/千瓦时,下降到367克/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30多万吨。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方面,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烟尘控制水平逐年提高,氮氧化物控制初见成效。进入"十一五"以来,全国火电厂烟尘脱硫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2006年全国电煤用量增长,二氧化硫排放量仍然比上年增加3.8%。
(3)石化行业,作为高耗能和易污染的产业,2006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没有实现。化工行业消耗能源约占全国耗能总量的15%。有着巨大的节能降耗空间。"十一五"减排规划要求,单位GDP二氧化硫和COD应下降10%,但2006年这两种污染物不降反升。在排放量增加较大的行业中,化工行业位居前列。因此,石化行业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形势十分严峻。
(4)有色金属和钢铁行业。作为能耗大户,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走在前列。在经营业绩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该行业主要单位能耗已大幅下降,一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钢铁行业的能耗、环保状况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高炉-转炉流程的能耗是电炉流程的2倍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是电炉流程的3.8倍,而中国的电炉增长恰恰比较缓慢。另外,中国废钢资源紧缺,电炉钢生产中大多使用30%-40%的高炉铁水,造成了中国电炉能耗比国外偏高。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的14.96%,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全行业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