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墨指责中国隔离无症状墨西哥人 上海市政府:隔离有法可依 答问 -18个国家地区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中国研制出检测试剂盒 -武汉一考察团出国13天工作半天被中纪委通报 广西3起低保金腐败 -辽宁探明20亿吨超大铁矿 开采50年以上 大庆面临世界级开采难题 -部委查变更容积率 防地方政府违规托市 住房35%资本金比例松绑 -十强富豪平均年薪降62% 上市公司最富高管换人 首季业绩"井喷" -"五一"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120亿 楼市:沪买家观望京表现平平 -美国再次挑起中美贸易摩擦 涉案金额巨大 澳拟放行中铝并购力拓 -首都第二机场落户大兴 南苑军用机场或搬迁 中粮40亿建粮油基地 -五月256亿股限售股解禁 市值超过2800亿 四月份逾500亿资金出逃
首页>>可持续发展
国家发改委:今年节能减排有八项重点工作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新网5月4日电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根据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今年节能减排有八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项目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和“两高”行业项目资本金比例,引导金融机构严格限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造纸50万吨。中央财政采取转移支付方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奖励。

二、继续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安排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大环保技术示范项目;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

三、加快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今明两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对达到能效等级1级或2级标准的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10大类产品,加大推广力度。今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1亿只,支持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

四、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深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推广典型经验。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

五、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研究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诊断、融资和改造服务。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

六、继续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体系。开展 2008 年省级政府及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落实奖惩措施。

七、不断完善法规和政策。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加快制定或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主要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积极落实差别电价政策。落实企业购买节能环保设备和节能环保投资项目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八、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加大对重点地区和行业经常性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挂牌督办企业、区域限批地区,以及重大环境事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环保后督察。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
世行贷款1.5亿美元支持山东省节能减排
河北武安坚持加大节能减排投入 今年投入不少于8亿
中国将投入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
中国将加快出能源计量法规标准促节能减排
科技部部长:经济危机中 中国仍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开幕
13部委部门联合主办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博览会
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本月将召开
杨岐: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专利可由政府买断并免费推广
节能减排扩内需 我国超额完成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
全国节能减排补偿机制浮现 排放权将可交易
河北国企节能减排投资25亿 全年节能65.38万吨标准煤
深圳建筑节能减排全国前列 污水处理达到全收集全处理
山东今年投入30亿元支持节能减排 同比增1倍多
图片新闻:
亚洲外汇储备库年底前成立 中国384亿美元参与
“五一”小长假期间 各地景区人气高涨(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