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内的陈设
各地民居因生产生活条件的差异而在居室结构和装饰上有所不同。农区民居的底层多作圈关牛羊等牲畜家禽用,一般不住人,二层多作为居室,根据房屋的大小,一般用木板隔成三五间不等,分别作为卧室、客厅、经堂、厨房和贮藏室等部分。房屋小的人家往往将二层靠前的较大房间作为主室,人们的日常起居、待客等均在主室,一室多用。经堂是居室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都要根据家庭条件用或大或小的专门房间作为供奉神佛的经堂。
过去一般人家日常起居不用床铺和椅凳,多是在主室内靠窗沿墙摆放一圈称为“卡垫”的铺垫,上铺毛织藏毯(亦称为“卡垫”),“卡垫”前面放一张称为“觉孜”的藏式矮桌,供家人和客人饮茶用膳之用。“卡垫”是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人们平时睡卧起坐均用“卡垫”。现在不少人家已习惯用床,床架称为“垫架”,仍多以“卡垫”作垫。“垫架”类似于单人床,宽约1米,只能睡1人。大床称为“聂赤”,有木床、席梦思、钢丝床等。毛织“卡垫”是极富民族特色的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江孜地毯厂生产的“卡垫”享誉四方。
藏族居室内摆放的家具主要有藏柜和藏桌。藏柜有“比岗”和“恰岗”等类别。“比岗”高1米多,上部对开门,内镶玻璃,可放书等物品,多放置于室内的一角。“恰岗”意为“双柜”,因此必须成对摆放,多靠墙放置于居室的正面。“恰岗”格内可放东西,佛龛多摆放于“恰岗”之上。“觉孜”为高约60厘米、面宽80厘米的方形藏桌,三面镶板,一面设两扇门,桌腿造型别致,形似狗腿。有的人家还摆放称为“甲觉”的汉式桌子。有的藏柜用料考究,精雕细刻,制作甚为精美,刷涂土漆后锃亮发光。多数藏柜是在柜的表面(靠墙的一面除外)绘各种图案,常见的有八祥徽、仙鹤、鸟兽、花卉等,色彩十分艳丽。藏桌表面也绘有人们喜欢的吉祥图案。
厨房多为单独的房间。火灶一般设在厨房的一角,也有的设在与门相对的墙的正中位置。火灶过去多是三角铁灶台,烟通过屋顶特设的天窗出去,现在许多地方都用设有烟道的连体灶台,人们再也不受烟熏火燎之苦。靠近灶台的墙壁上挂放水瓢等器具,人们喜欢用铜质水瓢,盛水缸也喜欢用铜缸。锅过去多是“汉阳”铝锅和铜锅,平时擦拭得锃亮整齐摆放为一排。此外,酥油筒、酒壶酒筒、糌粑盒等生活器具都按不同的位置摆放于厨房中。厨房里,多数人家安放有餐桌供家人平时用餐,如有客人,则多在主室待客。
许多人家设有专门供家人礼佛的经堂。经堂内的陈设多是在靠墙处放一对“恰岗”,“恰岗”上面设“却雄”(佛龛),“却雄”内放置或塑家人主供的佛像。拉萨一带多供“师徒三尊”塑像,昌都、类乌齐一带多供莲花生大师塑像,也有的供三世佛、度母、观世音、金刚手等,佛像有泥塑、银质、铜质或唐卡等类别。在“却雄”前面的藏柜顶上摆放三排称为“顶”的铜制净水碗,每排7个,每天献供净水。佛龛下有称为“波雄”的木制长方形香炉,雕刻精美,古色古香。经堂内的墙壁则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或用色涂墙或绘壁画,也有的是在墙上贴纸唐卡佛像。富裕人家常把经堂装饰得富丽堂皇。笔者曾在昌都地区昌都县、类乌齐等地看了十余户人家的经堂,大都装饰华丽。其中有一户人家在经堂内不仅供奉大量佛像,悬挂许多唐卡,还专门购买了全套《甘珠尔》经供奉。据主人介绍,仅购置佛像佛经等就已花销近10万元,一般人家的经堂从购物到装饰都要花近万元到数万元不等。经堂内一般不住人,但设有“垫架”床,如请喇嘛到家念经做法事,喇嘛可住于室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