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遭到地震损毁的海地首都太子港满目疮痍。海地当地时间12日下午发生强烈地震和多起余震,造成首都太子港大量房屋受损或倒塌,当地人士称地震可能造成数万人死亡。新华社/路透
治理不当、贫穷是致命的
智利是幸运的,当地震袭来,稳固的房屋和逃生培训帮助他们死里逃生。海地是不幸的,这里80%的人处于贫困线以下,2/3的人没有正式工作。预防地震从来都不是海地政府的优先选项,他们对地震毫无防备。
哥伦比亚大学地震专家科林·斯塔克在CN N网站上撰文表示,地震预防是巨大的挑战,但通常来说,预测地震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贫穷才是最致命的。由于贫穷,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忽略地震风险评估,也不会进行区域规划。贫穷,即使拥有成文的建筑质量标准,也很难得到执行。“海地就是一个悲惨的例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落后的建筑标准是导致伤亡人数巨大的主要原因。”斯塔克说。
坍塌的建筑物是海地地震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本报记者曾前往海地,从直升机上俯瞰,太子港的很多民居建在一个个山丘上,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街道则位于一条条“沟壑”里,这样的“山城”在地震面前不堪一击。
协助灾区重建的非营利组织“为人类建筑”负责人卡梅伦·辛克莱尔表示,智利的不少建筑物只是受损,而在海地,建筑物被夷为平地。
海地大量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中国国际救援队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在联海团总部大楼进行救援时,他们发现,大楼是钢筋水泥建筑,但水泥的标号不行。地震时,大楼整体坍塌。
海地政府的应对也一直备受诟病。1月12日,海地总统府倒塌,总统“无家可归”,多名政府部长一度下落不明,国家事实上陷入无政府状态。虽然联合国统筹救灾行动,国际社会积极提供救援,但医疗救助物资无法有效分配。
相比贫穷、动荡的海地,智利在过去30年治理有方,被视为拉美国家中社会稳定有序、经济繁荣健康的榜样。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在第一时间亮相,稳定民心。她还一度拒绝向国际社会求援,随后又坚持按照特定需求、有针对性地接受国际援助。
如何应对“人祸”同样考验着智利人。智利当局为未能及时发布地震触发海啸警报而道歉。由于政府海军协调不力,未能及时发出海啸警报,300余人丧生,海啸给智利带来的伤亡不亚于地震。
天灾面前,再充分的准备也可能存在不足。但准备与不准备,结果会有天壤之别,这正是智利和海地的区别。(周勇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