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确认识灾害冲击引起的市场价格反应
这次西南旱灾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对于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同的市场主体存在着不能的评估,进而选择不同的行为。
实际上,西南局部地区的旱灾发生,当地农作物减产,一些重灾区甚至绝收,在短时间内造成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水平。当某个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涨有助于调节供求平衡。
面对旱灾,农产品生产者为了再生产,必须开展一系列的抗旱工作,这势必增加成本费用。从成本价格连锁反应来看,当地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保证生产者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才能够激励生产者克服困难继续发展生产。即使是一些从外地运进去的粮油等农产品,由于运费增加,市场价格适当上涨是合理的。
由于受到灾害冲击,粮油等农产品市场价格可能存在着一定幅度的上涨,商人可能增加储备,确保市场供应,并从中获利。如果说商人为了盈利,没有出现只卖进不售出的行为,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和国家调控能力比较有效的条件下,市场价格不会过度波动,也不会造成市场恐慌,不必大惊小怪。
面对西南旱情这类灾害,如果有人过度夸大旱灾损失,虚传市场价格信息,引起市场秩序的混乱,强化人们对市场价格上涨的预期,那可能就会对大众和社会造成损害。在当今社会,信息有时对人们的市场价格预期具有决定性影响。一个虚假信息的炒作,可能会过分夸大市场价格的上涨幅度,引起消费者的抢购,普通商人的囤积,导致市场价格再度上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决定有自身的规律。当市场价格恢复到正常均衡水平时,一般消费者和普通商人都会受到损失。虚高的市场价格,也会给生产者发出错误的信号,当生产者向市场供给产品时,可能已经事过境迁,市场价格过度下跌,遭受损失。
三、面对旱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面对西南地区旱情等这类灾害,正确的态度是我们既不要漠视旱灾灾情及其不利影响,又不要选择非理性行为。
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树立对政府调控粮油市场能力的信心。无数次经验表明,在遭遇重大灾害时,我国各级政府不但组织和领导抗灾工作,在短期内向重灾区提供必要的救济,而且还能够长期在稳定粮油市场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粮油等农副产品是消费者日常的必需品,是政府抗灾救助工作的重点,消费者应该相信政府。同时,消费者在接受到市场价格虚假夸大的信息时,一定要冷静,要进行分析,不要盲目相信,更不要盲从。
对于生产者来说,要响应政府的号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做好农业生产的恢复自救工作,小春作物的损失由发展其他农业生产来弥补,一方面努力增加市场供应,另一方面扩大收入来源,力争灾年增产增收。
对于商人来说,要知道市场瞬息万变,充满着风险。如果一味地囤积居奇,一方面没有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一个不道德的商人,不具有持续发展的素质,另一方面,市场的变化,会加大自身的风险损失,得不偿失。
对于媒体和社会舆论来说,一定要客观真实报道和反映,把社会责任放在最重要位置,不要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人为地夸大可能引起市场过度反应的宣传,造成人们对粮油等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的强化。
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来说,要代表社会整体和最广泛的大众利益,向社会提供充分、准确的灾情信息,动员组织抗旱工作,力尽将旱灾的损失降到最低,做好灾区粮油等必需品供应和市场供求平衡工作,尽可能降低灾区市场价格的波动。(李国祥专栏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