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后遗症”不容忽视
引江济汉由国家投资,将给当地带来可以预见的效益,但随之而来的人水和谐等问题不容忽视。
引江济汉渠是一条“人为”开凿的运河,它势必改变长江和汉江流域之间的关系,应放到整个流域来考量其自然价值,放到整个社会来评价其经济效益。长江干流面临缺水威胁,如何持续补济汉江?随着清水下泄,长江河道被“刷”低,自流这种低成本引水能维持多久?后续成本将追加多少?这些问题都会随着工程的推进而逐渐显露,是应该提前谋划的。
其次,人们最大的担忧是水生态的治理保护。长江中游和汉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相对比较发达,水域的环境承载有限。有关专家指出,引江济汉有助于改善汉江下游水生态,但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水华等污染,“关键在于加大对两江的截污治污力度。如果沿岸‘排水’过多,即使全部达标排放,进入长江、汉江后整体仍是‘不达标’。由此来看,调水量再多也无济于事,甚至会加重污染。”此外,在长湖地区建设水上“高架渠”,对于生态和景观的利弊,除了论证外,尚有待实践检验。
长江荆州段部分区域属于血吸虫病疫区,如何杜绝血吸虫病传染源从长江向汉江转移扩散,一直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据了解,有关部门规划设计之初已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并由湖北省血防部门提出了相应对策,通过建设沉螺池等配套设施,控制传染源。
除此之外,水权补偿之争亦在困扰汉江这条河流,引江济汉入江口上距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尚有将近380公里的江段,对其水量减少的问题还缺乏相应的补贴措施。
解渴之后,引江济汉工程能够做到造福百姓,惠及民生,实现“造血”功能,这才是人们最大的期盼。 (本报记者 张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