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现代化理论认为,文化现代化具有起点依赖性和路径依赖性,受国家的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历史传统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文化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文化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又必须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环境。所以,客观地分析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中国文化现代化战略研究的基本前提。需要注意的是,本节所说的中国文化现代化,大部分内容是指中国大陆的文化现代化;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文化现代化需要专题分析。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客观条件包括国内条件和国际条件。其中,国际条件与国际环境相当,国际环境前面已有分析。本节重点讨论狭义的客观条件——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国内条件。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国内条件分析,不仅要分析现实条件,还要分析历史过程和未来前景。有道是,树高万丈总有根,河流万里总有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既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有利条件,也是不利因素。因为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三种:积极作用、中性作用和消极作用。如果忽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将会导致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如果忽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将影响文化现代化的进程。由于篇幅有限,下面仅做概要讨论。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概述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起步,大致比世界文化现代化晚了100多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起步和发展,都受到世界文化现代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国际互动史。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系统历史分析,需要专题研究。事实上,文化现代化的历史是文化史的组成部分,关于中国文化史已经有大量著述(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2005;袁行霈,等,2006;钱穆,2005;吴小如,2007;王锦贵,2006)。由于历史分析不是本节的重点,而且本报告篇幅十分有限,我们仅从现代化研究的角度,概要地陈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简史。
一般而言,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分析,可以沿着三条线路进行。第一条线路是按层次分析:按文化生活、文化结构(文化内容)、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四个层次进行分析。第二条线路是按方面分析:按文化发展、文化转型和国际文化互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条线路是按领域分析:文化领域包括纯粹文化、文化设施、文化产业等10个分领域(30多个子领域和文化部门)。下面从文化发展、文化转型和国际文化互动三个方面,简介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1、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文化发展
根据文化现代化理论,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发展、文化转型和国际文化互动的交集。文化发展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形式,是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变迁。文化发展包括文化进步和文化适应,包括文化创造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生活和文化内容的丰富、文化知识的进步、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正适应等。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文化发展,可以从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文化进步和文化适应三个方面来认识。
(1)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发展阶段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复合互动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优秀的元素,也有缺陷的因子。中国的现代文化,既有内生的,也有外来的。所以,中国文化现代化必然是复杂的,它不仅包含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互动,而且包括思想解放与固步自封、自傲与自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既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国际互动。首先,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成就辉煌(表3-16)。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奠定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文化长期处于世界前沿。其次,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历代不绝(何芳川,2008;沈福伟,2006)。梁启超认为,中外文化交流有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汉唐时期的宗教文化交流,包括佛教传入中国和佛教的中国化等;第二次高潮是明朝万历年间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包括西方文化和自然科学传入中国等(张岱年,方克立,2004)。其三,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后期。在明朝中后期(16~17世纪),市民文学兴起,早期启蒙思潮出现,中国长江中下游萌发资本主义;这个时期的进步文化,可以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比拟(张岱年,方克立,2004)。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五本科技经典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朱载堉的《乐律全书》(160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39)、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7)。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发端于16世纪(许苏民,2006)。其四,中国文化落伍大致始于17世纪(表3-17)。随着1644年以清代明,中国文明再现王朝循环,文化创新几陷停顿。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新科学和新思想不断涌现,率先走向工业文化的新纪元;中国仍然停留在农业文化,中西文化进步的差距开始出现。其五,18世纪是世界文化现代化的分水岭,中国文化日渐落伍(表3-18)。在18世纪的100年里,西方先后发生启蒙运动(1680~1820)、英国工业革命(约1763~1850)、美国独立革命(1775~1783)和法国大革命(1789~1799),文化现代化如火如荼;中国清朝大兴文字狱,扑灭文化创新的火种,固守传统的专制文化;西方科学和工业文化如日东升,日新月异;清朝封建和农业文化夕阳无限,故步自封。其六,两次鸦片战争惊醒中华文明,但中华文化的相对衰落仍在继续。当清朝沉浸在“天朝盛世”的迷梦里的时候,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了清朝封闭已久的国门,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争眼看世界。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中国文化现代化蹒跚起步、左右摇摆,西方文化现代化高歌猛进、日行千里。在工业文明时代的200多年里,中国文化落后于世界前沿太多,付出的代价太多,对世界科学的贡献太少。
参考资料:房列曙,木华,2001;张岱年,方克立,2004;梁启超,2004;李建中,2005;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2005;王锦贵,2006;袁行霈,等,2006;翦伯赞,2006;吴小如,2007;何芳川,2008.
目前,中国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1840/60~1911年、1912~1949年、1949年至今。第一个阶段是清朝末年的现代化起步,第二个阶段是民国时期的局部现代化,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
简要地说,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阶段与中国现代化过程的阶段是基本一致的。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样分为三个阶段:文化现代化起步(1840/60~1911)、局部文化现代化(1912~1949)和全面文化现代化(1949年至今)(表3-19)。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起步大致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表3-20),但启蒙思想可以追溯到16世纪。文化现代化起步的主要表现包括:提倡文字和文风改革,适应现代需要;提出“师夷制夷”和“中体西用”等思想,引进西方科学和技术,促进洋务运动;引进和传播西方启蒙思想,促进维新变法;兴办现代文化设施和出版学术著作,促进现代文化发展等。
如果说,16世纪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萌动,17~18世纪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中断,19世纪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起步,那么,20~21世纪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展开。从19世纪算起,中国文化现代化将是一个持续300年的历史过程(19~21世纪)。
从文化进步的角度看,如果说,18世纪是中华文化失落的100年,19世纪是中华文化觉醒的100年,20世纪是中华文化奋起的100年,那么,21世纪将是中华文化振兴的1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