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土地收益和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据。那么,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如何呢?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近日对舒城、无为、祁门县土地流转走访调查,发现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是土地流转规范性有待加强。虽然大多县都制定了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但缺乏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和具体管理实施细则,在对租期、租金的标准上缺乏统一规定,例如舒城县规定:一亩地租金为100斤水稻,但没有考虑随着土地的升值和水稻价格上涨而逐年提高租金标准,这种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即埋下了纠纷隐患,又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二是缺少中介机构。在无为县调查的三个乡镇中,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三个乡镇44个大户流转的7292亩耕地,主要是通过行政村做工作完成的。行政村一方面代表村委会与农民签订协议,另一方面又代表农户与承包商签订协议,充当中介的角色。有一些承包人,自己直接与农户签订承包协议。有的仅是口头约定。这些做法留下了许多纠纷隐患,也充分展示了需求的规范化与土地交易零散性之间的矛盾,土地很难以较为合理的价格在市场中流转。
三是土地流转集中连片流转难度大,不利于规模经营和大型机械作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主要是一些60岁左右的男劳动力,在家兼顾带小孩和种好自家承包田,他们认为这是一举两得,比承包给别人合算,同时乡村土地流转价格低廉,平均流转费用一般每亩100元至150元,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国家补贴。再就是,代耕现象较为普遍。代耕者多为小农户亲戚或邻居,这种方式没有租金之类的费用,代耕者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一般代耕20亩田,年纯收入在1.2万元以上。如果把土地流转给大户,势必对他们的利益造成冲击,他们以种种理由对土地流转进行抵制,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四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丘陵山区,地块小且不平整,水、电、路建设滞后,集中流转难度较大。
五是效益提升不明显。目前,规模经营还是以种植业为主,从事高效种植、养殖的比例较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承包户给予农户的租金也不会很高。
六是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没有建立完善,部分农民担心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后生活没有着落,思想上有顾虑。对于规模经营的主体来说,由于农业生产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一旦遭遇自然灾害,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七是土地流转存在变相收益。有的乡镇农村土地向企业(龙头)流转,呈现出企业名义上承包,但实际上存在着将承包的地块再次转手给个体老板,利用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套取国家项目补偿资金的行为。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对承包权和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出让就会失去承包权,宁肯撂荒或粗放经营也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还有些农户担心,把土地承包给大户或企业经营,委托村组织来流转时,承包款不能到位或怕被村组织截留、挪用。
该项调查建议,加强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宣传,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以地生财”的意识。同时,要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双方利益。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把发放给农户和经营主体的惠农补贴落到实处,抓好检查、监督,严禁任何单位和部门截留、挪用。作好合同鉴证及纠纷调处工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本报记者 李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