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亚洲:华商企业面临全球经济衰退大考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依赖出口的亚洲经济造成的冲击正在进一步显现出来。亚洲投资顾问公司的麦克诺顿表示,很难说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体的影响是否会超过亚洲金融危机,但是他认为,这将是一个严重的衰退。
3-4-1 台湾:出口减少重创台商企业
1949年以后,台湾经过30年艰辛打拼,在上世纪80年代,终于有了第一个“出头天”,成了“亚洲四小龙”的龙头。但此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及台湾政坛的波谲云诡,台湾经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和内部震荡。台商在这些挫折中愈挫愈奋,勇闯禁区,开辟了新的天空。
然而2008年,四面环海的台湾也难以抵挡大洋彼岸波及而来的金融海啸,从台当局首脑到股海小民,从商业巨头到平头百姓,上下一片焦虑。中华经济研究院顾问叶万安认为,金融危机给台湾带来的最大冲击,并非在资本市场和金融领域,而是在实体经济。金融风暴影响台湾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量。2008年9月台湾出口额同比下降1.6%,为2002年4月以来首次月度出口下滑。七、八两个月,台湾外贸由顺差转逆差,外销订单也由此前的两位数增幅降为个位数。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2008年台湾地区出口增长7.19%,金额达2644.15亿美元;进口增长13.83%,金额达2495.80亿美元;贸易顺差由2007年的274.28亿美元减为148.35亿美元。
出口对台湾经济而言,是当之无愧的火车头。金融危机致海外需求明显转弱,使台湾出口减少,必然连锁影响岛内的华商企业及民众消费。据台经济主管部门统计,至2008年11月底止,台湾的公司登记家数较2007年底减少逾2万家,总家数为57万8815家,而2001年网络泡沬化导致台湾经济成长率转负时,当年底公司登记总数仍有58万2537家。官员认为,至2008年12月底的统计数字恐怕“还会更难看”。
台经济主管部门资料还显示,自2008年9月底至2008年底,企业向台政府申请纾困家数累计已达155家。
台湾中央社的报道分析,台湾的公司登记家数急降,主要受到公司新设立登记家数减少,以及申请撤销、解散及废止公司家数攀升的影响所致。据最新资料,累计2008年前11月,申请新设立公司家数仅27824家,年增率萎缩10.4%。而2001年全年,申请新设公司家数则为 29921家。同时,2008年公司解散、撤销及废止家数则大幅成长;前11个月累计达4万7257家,较前年同期成长19%。其中又以2008年8、9月,公司解散、撤销及废止家数分别达7064、7106家,为最高峰。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被称为“台湾首富”。2008年6月富士比杂志调查发布个人财产,郭台铭约60亿美元,但2008年鸿海集团旗下事业体的上市公司股价,伴随全球股灾而暴跌,整个集团的总市值在一年中被蒸发掉65%,若以郭台铭拥有60亿美元财富计算,那他今年个人财富上的缩水情况,约有新台币1295亿元,目前剩下的资产约为700亿元,成为这波金融海啸中,台湾岛内财富减损最严重的企业家。
2008年12月,郭台铭对外宣布,台湾鸿海科技集团将进行全球性的人事精简计划,裁员幅度约3%或5%。据了解,鸿海在全球的员工逾40万人,据此推算,本次鸿海集团将在全球裁员1.2万至2万人。
3-4-2 香港:金融中心、“购物天堂”也萧条
2008年,香港经济前稳后跌。上半年经济继续平稳增长,然而,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香港经济急转直下,香港股市大幅下挫,楼市步入“冰河期”,银行收紧信贷,企业缺乏资金周转,个别运作经年的企业出现倒闭,不断传出的减薪裁员消息则让市民消费信心受到打击。
香港经济倚赖于金融、地产、出口贸易等行业,随着外围需求骤降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饱受创伤,香港经济变得脆弱。处于金融海啸冲击前沿的银行、金融企业感受最为深刻。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08年12月11日公布2008年第3季的业务收益报告显示,饮食业、批发及零售业、进出口贸易业与通讯业收益较2007年同期上升8.9%至14%不等,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金融业及银行业的业务收益就下跌超过27%,达到13.1%。有经济学者认为,报告并未反映当前经济状况,估计2008年第4季饮食业、批发及零售业的业务收益较去年同期反跌1成,金融及银行业或进一步跌3成24。
在香港,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面对市场萎缩、收入减少的挑战,裁员成为金融企业求生存必然举措。香港大福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香港董事学会副主席黄绍开说:“每家企业都要进行‘瘦身行动’,减少多余的‘脂肪’令‘身体’更健康,当中自然包括精简人手。”黄绍开认为,这对于企业不是坏事,如果不及时“瘦身”,出了问题之后,不但所有员工都将失去工作,还会产生骨牌效应,波及其他相关企业。“所以,生存下来,就是做了最大的善事。”
金融危机极大打击了香港民众的消费信心,也使外来的购物群体锐减,从而极大影响了以普通民众及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零售业和百货业。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2007年12月,香港零售业总额251亿港元,按年率计算升16.8%。到2008年5月,零售总额滑到2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9%。到了11月,零售总额又下降到205亿港元,比上年同期微涨1.1%25。经济学家吕启然(Benny Lui)表示,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每个人都已经在为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感到担忧,已经勒紧裤带。
韩联社记者亲身感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香港,发现具代表性的名牌百货商店、各大购物中心都与以往挤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相比,如今都显得冷清萧条。韩媒分析,最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危机使不动产和股票等资产价值大幅缩水,消费者吝啬起来。银行大量裁员,失业恐惧也使香港人的消费心理萎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