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性对比
乡村缺水,城区造湖
前天下午1点,渭南市区三马路上农民自发的粮食市场,是城里少有的能听到干旱消息的地方。金融危机,本地的玉米运不出去,从去年秋天起,就降价到五毛多;现在,旱灾已带来粮食收购价上涨……人们议论着。
“陕西省粮食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达到新的历史水平后,支撑了全省经济20余年的快速增长,但在这之后,始终处于徘徊状态,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快速发展挤占了农业用水。”陕西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丁东华指出,“全省现状缺水21亿立方米,主要缺在农业。”
然而,本月底,一个新的水景将出现在沋东灌区临近的沋河河道上。被衬砌防渗膜的河道,将被两道橡胶坝拦出一个湖面,注入沋河水库坝底水20多万方,成为城市的观水平台。这个水景每天要保持3万到4万方水量的循环———简单换算,就是大水漫灌二三百亩地的水量。为防止干旱引起水景干涸,工人们正在马不停蹄地打出每天出水总共3600方的三眼机井,作为替补水源。
在地产引领中国城市发展的时代,水景似乎成为某种精神图腾。即便处在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关中,渭南复制了南方沿海城市对水景的热衷。而戏剧性的是,不远处的郊区,麦地的干旱仍在持续。成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