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颁发的营业执照。左边照片是我30岁左右,还是个大小伙子样,但已修了10多年的笔。右边是我的近照。我就坐在东四这间小店里修笔62年,从年轻人变成了老人。
2007年,我被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这是我最有感触的荣誉。
●人物:张广义(80岁)
●家庭成员:一家四口,包括老伴、儿子、儿媳
●家庭档案:老北京人,家住东城区东四
东四南大街102号,一家小门脸修笔店,夹在一排时尚类店面的缝隙里。
推开门,老式挂历、永久自行车、绿色墙皮、木桌上摆着收音机,仿佛开启了老年月里的北京人家。
小店已开张62年了。主人张广义,是现今北京能找到的最老的个体户了。从矮人一头到获评北京市劳模、全国劳模、人大代表,昔日的“单干户”成了今日“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单干户”“文革”被停业3年
背景:20世纪80年代前,“单干户”只被允许从事修理、缝补行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单干户”们曾被引导“走集体化道路”。“文革”时期,“单干户”被认作“走资本主义道路,挖社会主义墙脚”。
张广义伏在台灯下写检查,但他写不出来。“我自食其力地劳动,我没有挖社会主义墙脚。”“我只是修笔,我服务他人,也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一切他无法忘记,尽管62载时光已滑过,举重若轻。
1947年,东四南大街,一家小门脸笔店在街边开张。那年,张广义18岁,作为家中老大帮父亲一起在店里忙活。那时没有售后服务一说,但常有买笔的顾客找到他们,说笔坏了可惜,能不能修好。
张家有6个孩子,小店生意刚够维持生活。为了增收,父子俩开始研究钢笔结构,从简单的换笔尖、笔杆,到复杂的换零件,一支支坏笔在他们手中起死回生。
当时,北京人管个体户叫“单干户”。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单干户”们被要求“按公私合营模式,走集体化道路”。东四一带的“单干户”们,全搬去了东安市场。每天顾客众多,张广义从早干到晚,很快他得了神经官能症,睡不着觉。
“文革”旋风般横卷京城时,张广义的状态更差了。他发现自己矮人三分,抬不起头来。街道每天批判他“走资本主义道路、挖社会主义墙脚”。每天早上,“单干户”们分成小组,集中学习毛主席著作,还要检讨。不过一到下午,“资本主义道路”还得接着走———开张经营,不然家里就断了顿儿。
张广义结婚早,要不然“单干户”找媳妇都难。儿子到延安插队,想入团,不让。张广义的心被扎伤了。“大字报”封了店门,整整3年。他只好到煤厂做临时工,每天挣一块钱。但私下总有人敲开他的家门,请他修笔,甚至是批判他的人。因为他们写批判材料还得用笔。
张广义说,那时自己像块臭豆腐,人见人厌,但吃到嘴里,味儿还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