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杜尔伯特草原上沙尘弥漫(5月31日摄)。
2007年入春以来,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中蒙边境地区的杜尔伯特草原少有降雨,经常出现沙尘天气。目前,这里许多草场仍没有返青,畜牧饲草和饮水短缺。当地政府和武警边防部队正在组织调运饲草、打井饮羊,帮助牧民抗旱。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气候事件频繁,淮河流域、长江上游、珠江上游以及西北、华北的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东北的东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和江南、华南的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夏旱。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有效地减轻了洪涝灾害和严重旱情造成的损失。但目前全国防汛抗旱形势仍十分严峻,大江大河随时可能发生大洪水,山洪、泥石流、台风、干旱等多种灾害易发突发,抗灾救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各地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抗大旱、救大灾,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力争打赢防汛抗旱救灾这场硬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8月8日拍摄的已严重干枯、面临断流的潇水零陵城区段。7月中旬以来,湖南永州遭遇30℃-39℃的晴热高温无雨天气,遭受严重旱灾。 新华社发(胡明高 摄)
全国雨情多、汛情大、灾情重
入汛以来,我国呈现先旱后涝、南涝北旱和旱涝并发的格局。受降雨影响,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游干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长江上游部分支流和中游支流丹江及洞庭湖水系沅江、澧水发生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韩江发生较大洪水,重庆、云南、贵州、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新疆等地部分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或超保洪水,其中贵州曹渡河、重庆璧南河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与此同时,进入6月份,北方地区降雨稀少,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夏旱。目前,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中东部和江南华南地区伏旱持续发展。
7月28日以来,黄河中游部分地区降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部分重要支流先后涨水。为了利用好这次天然洪水,实现小浪底水库和下游河道同时减淤,黄河防总于8月2日宣布启动汛期调水调沙运行机制。 新华社发(苗秋闹 摄)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分析说,今年以来,全国汛情、旱情、灾情呈现五个特点:
一是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6月份以来,淮河、嘉陵江、汉江流域和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降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多50%到1倍。其中,淮河流域6月29日至7月25日累计降雨量达370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多2至3倍。7月17日,重庆市主城区24小时降雨266.6毫米,创该市11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之最。
二是洪水涨势猛,量级大。自6月30日起,淮河干流王家坝站水位4天上涨了7.48米。之后,淮河干流上中游和洪汝河等支流全线超过保证水位,干流王家坝、润河集两站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均超过2003年,润河集站还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淮河王家坝出现四次洪峰,超警时间累计达26天。四川嘉陵江支流渠江罗渡溪站7月初仅4天水位就上涨了20.57米,洪峰水位超过实测历史最高水位。
三是山洪灾害频发,损失严重。入汛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和西北等地山洪灾害频发,其中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山洪灾害60起;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70%。7月底至8月初,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陕西商洛市等地因局部山洪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四是南方地区旱情重,发展迅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7月中旬以来,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伏旱发展迅速。东北的东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南疆大部基本无有效降雨,旱情持续。7月下旬至8月初,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增加8000多万亩,临时饮水困难人口新增300多万人。
五是洪涝干旱灾害损失重。截至8月5日,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全国农作物受灾12655万亩,成灾6937万亩,受灾人口12279万人。与此同时,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发展到1.64亿亩,有753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受旱程度重于常年同期。
国家防总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灾情总体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重,多项灾害损失指标均高于2000年以来的同期平均值。
读者张若农摄于昨天下午3点01分,在七堡丁字坝潮水卷走20多人的一个半小时前。(图片: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