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部分消费者投诉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由此引发的汽车消费投诉纠纷也时有发生。消费者在面对因产品质量引发的消费纠纷时,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个别车主的过激维权行为,专家告诫,消费者只有合理维权,才能真正保护权益。
合资品牌遭投诉成增长趋势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了《2007年上半年消协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消协共受理全国范围内的汽车消费投诉达3812件,同比2006年上半年增加312件,增幅达8.9%。在中消协统计的“投诉增幅较大的商品和服务”排名中,汽车消费投诉增幅仅次于房屋、电冰箱、厨房电器设备和电信,位居投诉增幅榜单的前列。
来自中消协的统计显示,国内消费者对于涉及汽车质量、安全、价格、合同等问题的投诉有所上升,其中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投诉上升了58.3%,部分消费者甚至怀疑汽车价格的下降是否以牺牲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作为代价。
与此同时,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上周发布了《2007年二季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通过对来自全国范围内的1346例用户投诉分析发现,与第一季度相比,合资品牌汽车产品的投诉有上升趋势,引发投诉焦点是部分汽车产品的宣传与汽车用户体验存在较大差距。
中消协:真正有效的投诉不多
尽管汽车消费投诉在基数上仍然居高不下,但真正能引起汽车厂家和经销商重视的“有效”投诉仍然不多。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部长徐垭宸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中消协受理的汽车消费投诉很多,但真正有质量的投诉却不多,原因是很多车主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投诉。”
“围绕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消费者很难弄明白,到底该由谁去承担责任,”徐垭宸举例说,由于汽车产品是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而且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全球范围内采购并装在消费者购买的新车上面,因此一般汽车生产厂家很难对其组装生产的汽车质量做出100%保证和承诺。
徐垭宸解释道:“有时连消费者自己都不知道,出现了问题该投诉厂家还是经销商,或者以什么样的理由去投诉他们。”有些厂家要求消费者在主张质量权利时,必须同时提供国家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但像手机的检测一样,汽车检测机构目前还不多,检测费用昂贵并不是一般消费者所能承担。况且汽车检测机构基本上不接受个人的委托,检测难成了消费者维权的瓶颈。
车主过激维权无益纠纷解决
徐垭宸认为,车主如不能对自己权益的合理性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无从谈及如何正当维权了。据悉,上周发生在北京的车主怒砸宝马事件,就是车主要求经销商退车未果而造成的。由此也引发了业界对于此类事过程中是否存在消费者“维权过度”嫌疑的讨论。
法律专家们一致认定,在汽车“三包”规定尚未出台的情况下,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去支持车主类似的退车要求。“即便不出台‘三包’,消费者也完全能依靠《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两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徐垭宸认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显著增强的同时,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