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

2011年04月29日14: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生产性服务业 科学发展观 油价补贴 收益基金 商品有机肥 惠农政策 财政教育支出 水利改革 物资储备管理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为上海“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

按照中央精神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为全面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进一步拓展和有效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今年将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重点推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和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财政政策。重点是要按照推进实现“四个中心”功能性突破的要求,在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认真做好房产税改革试点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政策杠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鼓励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拓展和有效发挥市级财政“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的引导、示范和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和促进本市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是整合扩大市级财政的“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根据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通过整合市级现有存量专项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年度新增财力安排、国资经营收益安排等多种渠道,使2011年市级财政“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的总量规模达到100亿元,并在预算安排上与区县“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联动安排使用,在项目确定上引入市场机制,在资金申报上实行公开透明,在使用监督上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在项目效益上实施绩效评价。二是鼓励和支持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主辅分离。本着“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培育新的增长点”的原则,选择部分从本市先进制造业中剥离出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具有较强代表性、面向社会从事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施财政扶持政策试点,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积极实施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结合产业发展目标方向,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本市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率先实行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重点支持现代金融、航运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会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四是着力促进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加大培育和支持中小企业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力度,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相应的财政政策扶持,着力提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这些企业尽快提升、达标。五是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财政专项资金总量,扩大委托有关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的覆盖范围;综合运用专项资金扶持、奖励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鼓励民资、外资等各类资本参与本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有效缓解广大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研究制定财政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六是有效推进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是要结合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有针对性地支持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促进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和紫竹科学园区等重点创新区域建设。

(二)加强财政统筹协调,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方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将财政资金保障和政策聚焦的重点进一步向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交通、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重要民生领域倾斜,尽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全面推进落实国家和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困助学政策,大力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确保财政教育支出“三个增长”,确保本市教育“十大工程”重点发展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支持和促进完善覆盖城乡多层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结合推进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财政引导和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按照与国家制度框架相衔接的原则,积极探索和拓展社会保险资金筹措渠道,支持和促进本市“城保”、“镇保”、“综保”和“农保”制度的有效整合,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是支持和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研究政府卫生投入长效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公立医院改革、医保与医药联动改革、医疗管理体制完善为重点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5+3+1”郊区三级医院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完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配套政策体系,调整完善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建立“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项资金”,将市、区县两级土地出让收益重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五是深化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主副食品价格稳定基金,着力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市与区县两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社会稳定专项资金,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化解本市若干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六是推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重大公共交通枢纽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七是着力强化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大对高科技预警、消防、救援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升装备水平,支持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促进提高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全面实施新一轮市与区县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管理体制。要按照中央对上海确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在中央对地方、市对区县实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保持基本稳定,市与区县两级财政收入和财力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在确保各区县2009年实际地方税收收入形成的财力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完善“税收属地征管、地方税收分享”的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税管理体制在“转方式、调结构、重均衡、防风险、促和谐”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一是优化财政体制分配,促进区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一般预算收入的市与区县分享比例,完善收入体制分配,建立健全财力分享、转型引导和超收激励机制,增强政策导向功能,形成区域经济和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二是完善税收征管关系,促进市与区县经济联动发展。对部分与区县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市级集中税收征管企业,实施税收属地征管和税收委托征管,并同步建立区县对属市级集中税收征管企业和市级税收委托征管企业的部分财力分享机制,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企业产业链,提升区县产业能级。三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促进区县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以教育支出均衡性为切入口,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逐步增加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总量,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整合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渠道;逐步增加市与区县两级财政的城市维护管理资金投入,调整完善城市维护管理资金转移支付分配办法,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强化基层组织财力保障,促进区县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完善区县街道、乡镇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组织公共服务职能,确保区县财政安全健康运行。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