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

2011年04月29日12: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财政预算 预算草案 基金预算 财政收支 财政调控 结构调整

 

 4.加大“三农”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惠农补贴力度。兑现惠农补贴154.6亿元,其中: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78亿元,1930万农户领到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9.7亿元,受益农户9.9万户,购置农机具13万台;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补贴18.4亿元;种植业和养殖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1.3亿元,完成种植业投保935万亩,养殖业投保85万头,提高玉米、水稻、棉花保费补贴标准,开始小麦保险试点;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45.3亿元,销售补贴类家电994万台、汽车摩托车78万辆,销售量、销售额、补贴额均保持全国第一。

●支持发展粮食生产。筹措14.5亿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151万亩。筹措6.7亿元支持46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筹措4.7亿元支持25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将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5亿元集中用于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将中央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2.1亿元集中用于支持农业科研、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气象服务等。针对异常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筹措1.5亿元支持小麦弱苗促壮和抗旱保丰收。对产粮大县奖励16.3亿元。

●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筹措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7亿元,支持以小麦生产为主的粮食类产业、以优质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及茶叶、花卉和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筹措5.1亿元支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防治重大畜禽疫病。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奖励。筹措4.4亿元支持重点油脂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产油大县油料种植。筹措3亿元对292户县域金融机构增加涉农贷款297亿元予以奖励,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补贴。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筹措41.3亿元支持农村公路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筹措2亿元支持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省级生态文明村建设。在信阳等市县启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对3332个项目拨付奖补资金1.1亿元。

 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能力。分县测算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本支出需求和标准财力,对标准财力小于基本支出需求的缺口部分给予全额弥补。选取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点支出作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确定人均支出标准,对财力不能满足人均支出标准的给予补助,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省对市县各类补助1606.9亿元,比上年增加215.6亿元。

●支持各类地区协调发展。筹措12.7亿元,支持实现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筹措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1.3亿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7.6亿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资金3.8亿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1.4亿元。

6.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促进财政效能提高

●切实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制定河南省财政监督办法,建立财政“大监督”长效机制,促进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有机融合。组织力量开展对十项重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市县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行政和企事业单位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问题。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检查、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小金库”专项治理范围由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扩大到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把乡镇范围内实施的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提前告知市县各类补助指标1118.6亿元,市县预算编制完整性明显增强。着力提高财政支出均衡性,12月份支出占全年支出比重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全面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出台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对外有偿使用、政府公物仓、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纠纷调处等办法,并围绕重大项目开展资产运作。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工作。继续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农业综合开发条例起草工作。

7.认真办理人大政协建议与提案,促进财政改革发展

●把积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指导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的重要任务,把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同贯彻全省重大战略部署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办理质量,确保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良策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2010年共承办省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和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235件,其中主办件184件、会办件51件。主办件中,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共93件,所提问题列入以后年度计划解决的共88件,因目前条件所限及其他原因无法解决或供有关部门参考的共3件,已解决和正在解决的占主办件总件数的98.4%。

2010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一五”期间我省财政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五年来,财政工作始终注重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财政效能,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推改革、惠民生、促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实力持续增强。财政总收入累计8730.5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5377.1亿元,年均增长18.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5057.2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3182.4亿元,年均增长20.8%。一般预算支出累计11911.3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8060.9亿元,年均增长25.1%。人均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1190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0多元,由2005年相当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的60.7%提高到2010年的65%左右,为贯彻落实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惠农补贴持续增加。投入快速增长、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注重制度创新的民生保障机制日益健全。

●财税政策不断完善,财政调控经济作用持续强化。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由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农业基础、推动城乡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健全税费和财政资金支持体系,财政调控经济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县均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由2005年的4.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亿元,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先有办法、后分配资金”的原则,全面建立完善资金分配制度,并广泛推行公开招标、专家评审、投资评审、竞争立项等机制,资金分配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普遍提高。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财政监督等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受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结构性矛盾制约,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人均财力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同时,支持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粮食生产以及缓解资金和土地等瓶颈制约,对财政的要求很高,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预算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损失浪费、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