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CPI
预期3%不用过分担心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在经历了近一年的下降后转为上升,社会各界普遍关注通胀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预期目标在3%左右。
“今年将物价调控目标设定在3%左右是综合考虑经济增长、通胀压力以及社会承受力等多方因素的结果。”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说,有人担心今年会出现较大的通胀压力,这可以理解,但没必要过分担心。
当前推动CPI上扬的直接因素更多来自蔬菜等食品类价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充裕的流动性,是导致通胀预期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转暖,企业普遍开工生产、采购原料、恢复产能,居民消费热情也不断提高,价格指数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是经济回暖过程的必然结果。但由于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粮食连续6年丰收,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足,因此物价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全年CPI可以控制在3%左右,是比较温和、可接受的。当然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升,确实应该采取合理调控措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
数说赤字
财赤仍需保持适度规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这意味着在去年9500亿元赤字的基础上,今年赤字规模又增加了1000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财政赤字首度破万亿元。
“我国经济基础还不稳固,需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需要保持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由于财政收入增长较低,支出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因此财政赤字仍需要保持适度规模。”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说。
对于衡量赤字风险的指标,国际上通常用赤字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参考。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马约标准,赤字率3%一般设为国际安全线。环顾全球,美国、日本、英国等赤字占GDP比重都在10%左右。而据财政部测算,2010年全国财政赤字预计占GDP的2.8%,与上年基本持平。
财政开支的增加,意味着今年国家财政依然处在“过紧日子”的阶段,这就要求将每一分财政支出都花在关键之处,确保赤字收益最大化。有代表建议,当前应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透明度,确保财政支出都花在“阳光下”。
破解“两难”
宏观政策要高度灵活
政府工作报告在分析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形势时指出,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两难”问题增多。怎么理解“两难”?怎么破解“两难”?
“如果说去年是保增长保全局的保卫战,今年将是以转型升级为主的进攻战、兼顾保增长的保卫战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防御战。这么多的‘战役’一起打,难度非常大,必须把握好调、保、防的关系。”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仁洲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过去,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外部环境和外需仍在不断变化之中。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市长李汝求认为,针对这种极为复杂的形势,政府工作报告在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强调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非常重要。现在经济形势仍不明朗,许多仍在变化之中。所以要密切观察、相机而动,随时准备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鲁修禄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盛松成代表认为,在经济企稳回升、通胀预期抬头的情况下,国家正将货币政策从应对危机状态向常态转变,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等政策适当锁定市场流动性,调控商业银行放贷节奏。同时有效引导公众通胀预期,防止预期的通胀变成现实的通胀。
全局视点
大国韬略跃然纸上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展示出加速变革和为国民谋求幸福与尊严的足够决心,具备大国思维的发展韬略跃然纸上。
危机时刻,中国政府果断出手,以大幅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同时着力解决民生难题,一道亮丽的“V”形曲线不仅实现了GDP增长8%的既定目标,亦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正如温家宝在报告中所言,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令人振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以极大提升,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这种自信的大国思维并非凭空从天而降,而是时势造就。中国今天的国际政经地位与海外利益已使其不可能再像数十年前在很多问题上超然世外。
需要强调的是,强健自身肌体,处理好国内问题永远是大国思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国民谋求幸福与尊严则是大国思维的本质核心。(翁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