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问:甲型H1N1流感是不是得过一次就有免疫力了?
冯子健:亚型的流感的流行只有几个月的时间,目前没有发现感染以后再感染的。
记者提问:感染过以后的血清中有没有抗体?
冯子健:有几个国家已经做了血清学调查,经历流行的地区的人抗体水平高。因为打过疫苗以后都会有很高的抗体,更何况是自然感染。
记者提问:比如我今天是第一天发烧,是需要立刻到医院就诊,还是过几天高烧以后再去就诊?因为如果是去医院就诊,很可能不是甲流的反而感染上甲流。
曹志新:看谁发烧,如果是一个两岁的娃娃、70岁的老人、正在妊娠的妇女,或者是哮喘病人,大家都不否认,要立刻去医院,所谓高危人群出现症状,要在第一时间去就诊。换言之,三四十岁、二三十岁,身强力壮,发了一次烧,暂时观察一下是有好处的,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能就不是什么流感,二是即便是甲流,根据我们的统计,典型的病人三四天之内就好起来了,就像您说的,本来没什么事,去了医院又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换一个角度说,如果是非流感高危人群短时间在家里观察一下,可以大大缓解目前的医院压力,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医疗资源救治重症病人,于己于人都是有好处的,但是这是有前提的,必须是身强力壮的非高危人群。
沈颖:如果精神不好,发烧很高,呼吸困难,还是要去医院就诊。如果去医院,不管看什么病,都要戴口罩,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预防甲流交叉感染的措施。
记者提问:正常人需要戴口罩吗?
沈颖:正常的公共场所可以不戴,如果去医院就要戴。
记者提问:如果我们平常坐地铁,人群很密集,是否需要戴口罩呢?
沈颖:戴上更好。
记者提问:刚才两位医院的专家讲到,在医院里的发烧的病人并不都进行采样检测。如果这样的话,有一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人没有监测到并进行网络报告。请介绍一下,现在卫生部门每周通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数字是分别从什么渠道得到的,从疫情监测的角度来讲,通报的这个数字有什么考虑?
冯子健:现在我们不再要求对每一例发烧病人都做实验室确诊。我们要求对每一起呼吸道疾病暴发都要进行调查,并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通报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上来的病例主要有这样几类:一是甲流的暴发中所涉及的病例,二是进行哨点监测中确诊的病例,三是确诊的重症病例,此外,也有一些实验室确诊的散发病例。大量未经实验室确诊的病人都没有再报。目前5万多的报告病例人数,其实只占5月11日发现第一例以来,总发病人数的很少一部分,大家不能用这个数来估量总的感染人数和发病人数,这要和实际的数字差得很远。
我们现在利用这个系统观察一下暴发的起数,只是一个趋势性的分析、趋势性的监测,我们用它作为报告平台,来观察重症病人发生数。我们要求尽可能发现每一个重症病人,当然现在也不一定能做到,这和每个医生的判断、警觉性有关,他怀疑病人是甲流,可能就会做检测,如果临床上没有怀疑病人是甲流,可能就没做,可能就漏掉,当然我们希望每一例重症甲流都通过我们的监测系统报上来,让我们掌握重症的变化趋势,对病毒的变异做出预警。
关于疾病流行强度,流感样疾病占总病例的比例和病毒监测阳性率已基本可以满足我们观察疾病流行强度的需求。
记者提问:现在从儿童医院接诊的情况来看,青少年、儿童发病人群的特点是怎样的?学校目前是防控的重点,学校的疫情监测是怎么做的?是单独的一个系统还是纳入到网络直报里?
沈颖:从我们医院的观察来看,从10月23号开始发热门诊病儿就诊有一个突发高峰,夜班发热孩子就诊比以往增加了35%左右。有大部分是6—12岁的孩子为主,可能原因是学龄儿童的聚集性,天气转冷,空气流通不是很好,种种原因造成了这样一个小暴发。我们医院收了10例重症病人,其中有一例是危重病人,现在经过抢救已经缓解。我们监测了大概600多例流感样病人,这当中60%是甲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