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质量每年下降1%
从精子库成立那天起,李铮就遇到两个难题:一是合格的捐精者不足,二是精子质量不佳。“这是个世界性难题。”李铮说。
上海精子库统计显示:“捐献的成功率只有一成”。“10%的捐精志愿者不仅捐献不成,反而在检查过程中先查出患有不同程度的男科疾病;而其中大约有1%至2%的捐献志愿者竟发现严重疾病,甚至被诊断为‘无精’或‘少精’。”
李铮并不认为,这就意味着中国男人的精子有多差。按李铮的分析,一方面部分捐精者在捐精前仍然烟酒不断,严重影响了精子质量,从而不能成功捐精;另一方面,合格捐精者的精子密度要求为正常男性精子密度的3倍左右,这一“高要求”导致一部分正常男性也被“拒之门外”。
李铮承认,精子质量“是有所下降,但绝对没有下降到那么可怕的程度”。就像一个跑5000米的人,量血压前要休息半小时一样,测量精子也一样,“运动后活力会下降”。李铮强调,捐精者接受体检前,要48小时至7天禁欲,另外体检前活动量不能大,“一些大学生坐一两个小时的车折腾过来,肯定受影响,要是像采血那样有辆采血车就好了”,另外“有些精子库没有恒温设备,仪器也不一定准”,李铮说。
不过,相关研究数据却在不断证实男性精子质量下降这个残酷现实。
国家计生委的研究数据显示:从1981年至1996年,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精子活动率和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分别下降了10.4%和8.4%。甚至在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召开的“环境对生殖影响的国际研讨会”上,科学家们发出警告:人类男性每毫升精液的精子密度已经由1950年的1.31亿个下降到现在的0.5亿个,下降了62%。
让李铮分外担忧的是,目前精子库的捐精子人群主要来自在校大学生,约占总人数的85%。
大学生是捐精主体
“健康男性,大专以上学历,身高1.70米以上。每人至少要捐献3次,但只要精子合格,可以继续捐献。前3次供精,合格者每次60元,不合格者每次30元。”这是曾经出现在一些大专院校的“捐精”广告。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国家管制的加强,此种曾经流行于高校的广告几近绝迹。
不过,如今,全国各地的精子库过多依赖大学生的“无私奉献”。2005年上海精子库公布的数据可见一斑:“上海市人类精子库成立两年来,共有2000多名男士报名捐献精液,经筛查,300名男子成为合格捐精者,前后合格捐献精液6000份。其中95%的捐精志愿者来自高校”。
全国其他地方也概莫能外。数据显示:在广东,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成了捐精主力,占总人数近八成。据说,研究生扩招后,硕士、博士捐精的比例上升幅度最为明显。
李铮认为:“文化水平高的人,较能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大多身体素质好,对捐精的认识较为充足,而且他们时间上又相对充裕。”
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只在大学生中寻找“精矿”。评论人士朱茂文曾在一篇名为《大学生的精子救不了“精荒”》的文章中说:“大学生踊跃捐精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医院重点似乎放错了地方。事实证明大学生并不是捐精的最佳人选,医院应该鼓励的是那些最适合捐精的人群解放观念。”
不过,李铮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加大了攻势。
2005年3月,在上海精子库2岁“生日会”上,上海第一批7名“义务捐精宣传员”从上海市卫生局负责人的手中领到了证书,他们是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学生。他们的任务是,“向高校学生宣传捐精的重要意义!”目标是发展在精子库半径1小时车程之内的学校。据说,上海利用志愿者将捐精信息直接带到男生寝室的做法还被国内其他省市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