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发行现象:
抑制炒新有一定作用但“一包4家”剂量不够
创业板打包发行造成的资金压力,是有限的。按照目前创业板发行规模来看,一般情况下都是4只批量发行,其实,4只创业板股票发行规模还抵不上一只大盘股的发行规模
□记者 傅苏颖
从去年10月创业板开板以来,中国的创业板已经诞生了200多天。就是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创业板公司成就了一个个造富神话。与此同时,由于创业板公司发行规模小,导致定价偏高,也引发了公众对新股发行定价的不少质疑。
有分析人士表示,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股票供不应求。我国股市历来“新股不败”,投资者往往投入很多资金去“打新”。如果经常有大量新股可以申购,肯定会分流部分“炒新”资金,从而直接抑制新股炒作。
因此,监管部门对创业板公司首次挂牌上市就采取了批量上市的策略,统计显示,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共发行6.1164亿股,平均每家2184万股,其中网上发行4.8931亿股,平均每家1747万股。
世纪证券吕丽华表示,由于创业板一批发行才抵得过一只中盘股的发行规模,若是单个企业发行,或许会引起很多资金的追捧。
吕丽华认为,以3月份测算,3月创业板两批申购冻结资金平均为4000亿元,而当时市场存量资金约为8000亿。而发行规模平均为25亿元,不及大盘股重庆水务34.9亿元和昊华能源32.78亿元的发行规模。因此,打包发行对于创业板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尽管监管层在创业板首批企业上市之前做足了准备,但是,毕竟企业上市属于市场行为,因此,创业板企业遭爆炒仍然无法避免。
上市当日,首批28只创业板先后被深圳证券交易所采取盘中临时停牌措施。其中20只个股被两次停牌,列首日涨幅榜第一的金亚科技,则被三度停牌。首日“爆炒”还催生了红日药业和神州泰岳两只“百元股”。
针对创业板新股的爆炒行为,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也认为,由于市场资金充裕,新股上市遭到追捧也实属正常,那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于企业的成长性。
市场部分人士担心,虽然创业板单只个股融资规模有限,但是,如果这种打包发行的方式成为常态,其对于市场资金的压力将明显加大。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创业板企业规模小,创业板就算是打包发行会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也是有限的。按照目前创业板发行规模来看,一般情况下都是4只批量发行,那么,4只的创业板发行规模还抵不上一只大盘股的发行规模。所以,市场根本不要考虑供给资金的压力,而关键还在要落实到企业本身的成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