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1: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速和节奏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货币信贷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很大,且随着形势变化信贷投放的波动性也比较大。2010年要更加注重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均衡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改善信贷服务,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一、2009年货币信贷增速、节奏和结构的基本情况
2009年货币信贷总量较快增长。年末M2和M1分别增长27.7%和32.4%,分别为1996年和1993年以来最高。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多增达4.69万亿元,增速为31.7%,为1985年以来最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很大。
分季度看,上半年尤其一季度贷款投放较为集中,四个季度新增贷款分别为4.58万亿元、2.79万亿元、1.30万亿元和0.93万亿元。这一方面是年初反危机特殊时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受到金融机构早投放早收益经营观念的影响。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波动较大,中长期贷款季度波动相对缓和,四个季度分别为新增1.86万亿元、1.91万亿元、1.69万亿元和1.23万亿元。
从投向看,项目贷款投放较多,消费贷款增速持续加快,票据融资前增后降,对“三农”和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强。扣除消费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全年新增5.15万亿元,同比多增2.99万亿元,有力支持了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全年新增1.80万亿元,同比多增1.30万亿元,其中上半年增加6508亿元,下半年增加1.15万亿元,加速增长态势明显。新增个人消费贷款中75%左右为个人住房贷款,主要与住房消费有关。票据融资第一、二季度分别增加1.48万亿元和2248亿元,第三、四季度分别下降8262亿元和4240亿元。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全年分别增加2.36万亿元和1.41万亿元,占同期新增各项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2.4%和24.8%,占比均呈明显上升态势。
二、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多项措施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在引导金融结构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十分重视信贷平稳可持续增长、信贷结构优化和金融风险防范,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2009年4、5月份连续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成为“稳定器”而不是“放大器”,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正确处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2009年年中以来,随着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窗口指导,提示金融机构加强对已发放贷款的风险评估。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逐步加大并引导利率适当上行,7月初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流动性回收力度增大,逐步从少量净投放过渡为持续净回笼,并对部分贷款增长过快的银行通过发行定向央票引导其注重贷款平稳适度增长。指导金融机构按照“有保有控”的原则,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灾后重建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密切监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可能潜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在多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经过努力,三、四季度信贷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从全年的分布情况看,贷款增速较高,但增势趋稳。
三、2010年要力争实现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均衡、结构优化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统一部署,2010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要求结合2010年经济增长实际需求、物价变动并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市场流动性状况等因素,合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金融机构要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月度间过大波动。
同时,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使贷款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是信贷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贷款。新增中长期项目贷款额中用于新、老项目的比例按2/8开~3/7开安排。二是优化贷款期限结构。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应较2009年有所回落,掌握在正常年份的平均水平。三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春耕在即,涉农贷款增速原则上不应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四是大力增加对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争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企业贷款增速,新增小企业贷款占新增企业贷款的比重有所提高。五是继续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促进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