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13日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同为紧缩措施,前者增加了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对银行股更多体现为中期利空;而之前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将对银行业绩构成中长期实质性利好。
资本压力加码
银监会此前的监管措施更多将焦点放在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比例上,与之一脉相承但略有不同的是,此次《指引》将重点放在做实资本充足率上。《指引》首先对资本的真实性提出严格要求。同时,针对原先商业银行仅在特定的报告时点上保持合意资本水平的现状,银监会检查的频率如果提高,那么将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压力将进一步常态化,增加商业银行对资本的需求水平。
《指引》目前仅适用于新资本协议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前者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国开行和招行,其他一些上市银行位于后者之列。该指引不一定对大型银行构成利好,也不一定对中小银行都构成利空,具体还将依各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而定。考虑到各商业银行在执行现有规定上的折扣,以及各银行已经面临的资本充足率压力,总体上该《指引》将更多地带来负面影响。
“以价补量”利好业绩
市场原本期望2009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能够实现“以量补价”,但是上市银行业绩实现这一点时很勉强。在反思这一现象时,应该更加意识到“价”——息差对上市银行业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信贷额的快速扩张属于“赔本赚吆喝”,不仅不会带来利润的上升,而且资本消耗会不断加快,因而会透支未来的发展空间。
由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超过3%,我们认为,央行突然间“出手”准备金率不会对今年银行完成7万亿的放贷数额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这一动作也表明,不应该对今年的信贷总量抱有超预期的幻想,息差已经成为今年银行业绩的主导因素。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和其中体现出的控制信贷盲目扩张的政策意图将对银行息差构成重要利好。首先,紧缩立场有助于银行改善贷款议价能力,从而有助于贷款息差的上行;其次,由于银行是银行间市场的净借贷者,紧缩带来的银行间利率上升将增加同业收入;第三,债券收益率可能的上升将推动银行证券投资收益的上升;最后,由于1.2%的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低于1.62%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准备金率促使部分同业资产转换成法定准备金,从而提高银行收益。
当然,流动性紧缩将带来大市值股票估值的下行压力,短期内将打压银行股。但是,根据2006年-2008年的历史经验表明,紧缩所带来的盈利增长将最终抵消对银行股的负面情绪,因为银行股和保险股是少数几个能从流动性的紧缩中获得收益的行业。
|